中新网2月29日电 港珠澳大桥融资问题28日达成共识,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欣喜形容为“大桥项目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广东研究专家对港方承诺出过半的补贴表示赞赏,认为港方此举具战略眼光,负责任地做出“适当承担”,推动了大桥尽快动工。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长期以来,粤港澳三方在兴建港珠澳大桥问题上议而不决而备受诟病,特别是投资总额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的变化而逐年急剧增加,由最初构思的一百五十亿元,飙升至去年的六百亿元,仅大桥主体融资就高达近四百亿元,以致有意“涉足”的财团也忧虑纷增,担心建桥成本太大,工程太复杂,引发投资风险过大及回本无期,因此社会融资前景不妙。
为破解融资等难题,○六年底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港澳办、交通部牵头的大桥专责小组,谋求以中央介入促使粤港澳三地政府出资补贴,以降低大桥融资成本,加快大桥上马,但期间三方“讨价还价”现象依然不断。至去年六月,“被逼”牵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大桥专责小组组长张晓强,亲自出面披露大桥为三地带来经济效益的比例,粤港澳分别占百分之二十六、百分之六十四、百分之十,以此来参照三地政府对大桥主体融资承担的分摊比例。
担任大桥前期研究专家组成员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郑天祥指出,香港是大桥的最大受惠方,因为可打通与粤西地区联系,开拓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东盟市场“腹地”,而且将深化港澳之间在会展、旅游等产业的全面合作,为濒临边缘化“危机”的香港开辟新出路。因此,在大桥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但近期回报可能不太理想的情况下,需要三方都要作出让步,“最起码是适当的让步”。
对于港方今天在达成共识的融资方案中同意占逾一半的补贴,郑天祥认为,如今港方终于成功跳出了过去在跨境基建中往往“算死草”的旧框框,此举颇具令人赞赏的战略眼光,如此负责任地做出“适当承担”,必将大跨步地加速大桥上马之路。(方俊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