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九日电 题: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毫无疑问” ──访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郑海泉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金融业向来是香港经济的重中之重。全球最大的一百家银行,七十家在香港设点。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正是银行业的“龙头老大”。踏入回归第十载,记者在汇丰银行总部的主席办公室,采访了亚太区主席郑海泉,畅谈外资银行如何看香港金融业的未来。
十年变化不简单
“我是个普通的香港人。”这位汇丰亚太区的掌舵人,举手投足气宇不俗,却又平易近人。
谈起十年来的感受,郑海泉感慨道:“十年,变化太大了。香港遇到不少挑战,但港人有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共同把香港推前了一步。在金融风暴中,又共渡患难,许多企业都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香港人在逆境中的凝聚力。”
“香港真是一块福地,很有运气。”郑海泉提到,SARS之后,经济很快复苏。这得益于内地的支持——新政策如自由行和CEPA让香港受惠;加上香港人自身的努力,一度百分之八的失业率,现在减少一半,市民收入增加,资产价格上升,政府财政有盈余,税收又减免了一点。“这是不简单的”。他肯定地说。
“当然,香港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9+2计划,让两地往来多了,交流多了,增加了香港品牌在内地的效应。同时,香港保持着低税率、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也加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虽然对香港的前景“很乐观”,郑海泉还是特别指出了“环保问题值得关注,空气污染有待解决。”
毫无疑问的国际金融中心
郑海泉一直用流利的普通话侃侃而谈:“香港具备优良的金融体制和股票市场,法制和合约精神一直为国际所推崇。特区政府也在内地和海外积极推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只要香港能不断满足内地和国际投资者对于金融服务业的需求,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毫无疑问的!”
他认为,内地经济快速增长,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开放。香港继续为内地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方面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这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有保障”。
内地城市的崛起,在郑海泉看来,“不是挑战,而是机遇”。他说,有竞争才有进步,带来的是共赢局面。内地的金融市场继续蓬勃,金融需求增加,给香港带来机会,也给汇丰带来机会。
郑海泉指出,香港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如何吸引内地人才来港服务,以香港为家,同时培养本地人才,才是香港的挑战。他笑言:“汇丰每天都在招人,对于人才,显然永远不够。”
一定要对香港有信心
谈到汇丰银行下一步的部署,郑海泉表示,汇丰将在亚太区继续投资和扩展业务,内地是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汇控已多次表达过内地上市的意愿,以及对A股和金融发展的信心。
“汇丰无疑会继续在香港投资,利用香港作为基地,处理亚太区的业务。”郑海泉说:“汇丰在将军澳投资二十亿元建立的数据中心,正是对香港有信心的表现。”
“不是坐享其成,就能让香港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内地的机会很多。香港人要放开胸怀,出去跑,努力去干,求新求变。”
“重要的是,把香港和内地视为一体,看做一个家。”他动情地说道。
幼时罹患小儿麻痹,出身清寒,郑海泉却在人才济济的香港金融业出类拔萃——成为汇丰一百四十年来的首位华人大班,掌管一个业务横跨亚太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王国”。
坐在汇丰亚太区银行业务的总指挥部,环视窗外的维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繁盛景象,尽收眼底。郑海泉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对香港有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