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龚如心胞弟龚仁心谈慈善:天地有正气善在心与行(4)

2011年01月10日 14: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11月,龚仁心与入住石家庄一老年公寓的老人交谈。  孔荣娣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慈善之根在心生

  有个故事,龚仁心常常跟大家讲起。

  一个失去了一只臂的乞丐,沿街乞讨,路人的施舍在他看来也变得理所当然。这一天,他遇到一个女人,当他请求她的施舍时,她拒绝了。女人指着旁边的砖堆对乞丐说:“如果你能把这些砖块搬走,我可以付钱给你。”乞丐大愕,“我已经没有一只手臂了,怎么做得了这样的事情。”只见女人将一只手背起,用另一只手托起砖块。乞丐叹道:“原来可以这样搬。”自此,乞丐不再乞讨,不再白白接受别人的布施,明白了自己可以依靠的要义。若干年后,乞丐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找到女人进行酬谢,女人却说,不必谢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努力。

  龚仁心说,谈到慈善,人们就会想到“捐助”这个词。他觉得,“捐”不完全指捐钱,也包括心的付出;“助”是帮助,不是施舍,是要帮人建立起人生自尊。全职做医生时,悬壶济世,是龚仁心一直的笃信,做华懋慈善基金掌门人时,激发人心中早已埋下的善,则是他不辍的践行。

  对于姐姐生前倾注心血的河南艾滋孤儿村项目,龚仁心一直很关注。去年11月13日,龚仁心来到河南周口,考察胞姐龚如心生前捐助的“如心家园”。在一个“母亲”带着6个孤儿生活的“家”里,龚仁心和最小3岁、最大8岁的6个孤儿一一拥抱,孩子们拿出心爱的玩具,在“妈妈”教导下叫龚仁心爷爷。龚仁心和龚太红着眼眶,挨个问孩子们开不开心,孩子们天真地大声说“开心”,这样的回答让龚太几度转身忍泪。

  “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未来可以尽可能复制。”龚仁心向记者表示,孤儿村将采取“家”的运行模式,从孤儿村附近社区招聘一些家里已经没有养育孩子负担的、对孩子又很有爱心的夫妇们到孤儿村担任“父母”,与几个孤儿组成一个“家庭”。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得到切实的照顾,享受家庭的温暖,又能让附近贫困的人们获得一笔收入。

  做慈善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儿,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儿,赈灾救难、济困助弱是终身最重要的事业。

  在香港,也曾有人找到龚仁心,请他为某建筑赞助一笔资金,回报便是用他的名字为该建筑命名,他拒绝了。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