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盘点2010:团结给予两岸四地最大的力量

2010年12月24日 15:3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福荣生前在四川什邡帐篷学校上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是寻求“给力”的一年。

  这一年,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都在纷繁复杂的内外形势中,争取逆势而上的经济发展;在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存在、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寻求着突破和变革……

  翻阅2010,团结给予了两岸四地最大的力量。

  这一年,四地的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逐步下降。随着四地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经贸、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联系日益紧密,政治稳定、政策明晰所带来的红利正逐渐体现在民众生活中。

  化繁为简、举重若轻,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团结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所在,而这一年,两岸四地用事实演绎了它的内涵。

  玉树灾区中不幸遇难的香港义工,苏花公路上风雨共济的两岸民众,浩瀚深蓝里亲如家人的护航舰队,异国他乡处牵动人心的受难游客……每一次危难,都让四地民众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些与我们呼吸与共、謦欬相闻的生命体验,让人最直接的感受到何为“一脉血缘情意长”。这时候的团结是本能的感情流露,不需要太多高尚的理由,只为了让亲人们好好活着这么简单。

  而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团结是打破藩篱、消除障碍的力量所在,这时候只有积累共识、凝聚智慧才能寻求突破。不能否认,历史给两岸四地遗留下不少现实问题,数十年的分离所带来的差异无法一朝抹平。但如今,这种差异使得我们的团结更有潜力可期。从两岸签署ECFA到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的持续举办,抚今追昔便知这些并非我们“抱团取暖”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互补长短的战略之举。

  从“地缘”相近到“人缘”相通,归根结底,团结才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托尔斯泰曾说:“一切使人们团结的就是善和美,一切使人们分离的就是恶和丑。”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兴盛几乎都是建立在团结的基础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两岸四地的文化好戏连台、盛会轮番上演,物理空间和精神层面的道路都不断连接起来时,便知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水,中华民族的风光无限未来可期。

  团结的力量,不是来自浅表层面的结团现象,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合作精神。只有走过仅是利益结合的层面,拥有发自内心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释放善意、相互展示诚意,才能维持心手相联、患难与共、同创未来的良好势头。尽管未来团结的气氛中仍然会时有杂音,仍然会有人炒作一些议题,但团结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并且深入人心。

  翻阅2010,让我们相信团结才有力量。展望2011,我们看到两岸四地的携手共进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两岸关系发展的速度和节奏不会放慢,港澳繁荣稳定的局面不会改变。放眼未来,两岸四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造福中华民族的万千子孙。

  ECFA

  联手赚世界的钱

  6月29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重庆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ECFA既是两岸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产物,也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30年的客观要求,不但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确保两岸经济关系沿着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自由化的方向前进,还为台湾经济实现“二次腾飞”带来历史机遇。

  ECFA的意义,不只是两岸产业静态上的优势互补,更重要的在于动态上的科学整合。ECFA给两岸民众带来的最大福祉,不是关税降低,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他卖我什么,我卖他什么,而在于整合后的区域合作,共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的有利位置。唯有如此,两岸才能一如连战先生所言,兄弟联手赚世界的钱。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一年,双方克服万难,完成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迈入新境界。(本报记者 吴亚明)

  两岸交流

  让爱川流不息

  今年以来,上海、湖北、福建、四川、浙江、广西、广东、陕西等省区市主要负责人接连率团访台。

  大陆访问团赴台交流活动不仅仅是巨额采购,还广泛接触台湾社会各界民众,达成了众多合作协议和意向,深化了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合作。这些做法有利于相互借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服务民众的有益经验,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这也扩大了两岸交流的规模,拓展了交流的领域,增进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联系,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归根到底,两岸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两岸已然实现了通商、通航和通邮,但除了这“三通”之外,我们还要让两岸心灵相通,感情相通,命运相通,真正把两岸民众的心连接在一起。

  这一年,看到络绎于途的大陆赴台交流团组,台湾民众喜滋滋地表示:“枯井”终于盼来了“活水”。(本报记者 吴亚明)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娜】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