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社会关注的新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后已过8个多月,至今仍停留在“草案”阶段,引发京城学者高度关注。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今天联合召开“促进拆迁条例废旧立新学术研讨会”,会上不少学者质疑,自草案征求意见后,其后的修改进程“密不透风”,完全“无声无息”,这是没有道理的。难免让外界怀疑是否已在地方政府压力下“偃旗息鼓”,是否已“胎死腹中”。
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说:“新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后太长时间没有信息,修改情况如何应该公开,立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也可以公开,完全无声无息是没有道理的。近两个月以来发生的十几起拆迁典型案例,充分表明废旧立新的迫切性。”
把2009年底发生的四川唐福珍自焚事件与2003年孙志刚事件对比着看,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认为,上述两起事件都是公权力滥用引发的悲剧。但2003年4月媒体报道孙志刚事件后,当年的8月1日即废除了旧条例,并实施流浪人员新的救助办法,距离孙志刚悲剧成为公共事件仅三个多月,可谓雷厉风行。反观唐福珍等拆迁悲剧,虽然当时促发了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迅速出台,但至今已过半年多仍停留在“草案”阶段,而且整个草案修改进程“密不透风”,难免让外界怀疑是否已在地方政府压力下偃旗息鼓,是否已“胎死腹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甚至猜测,在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大规模城市化改造的大背景下,新拆迁立法“可能是在作秀”。但为什么要启动呢?“这是技巧问题,在打时间差,制定进程5年10年也正常,还有5年10年城市化进程也差不多了”。
北京大学教授沈岿打消了王涌的猜测,认为政府立法并没有作秀。他介绍,今年7月还被邀请座谈新拆迁条例草案修改,但被要求“保密”。
会上,学者们普遍认为,趁新拆迁条例酝酿还有个过程,地方政府是紧锣密鼓、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唯恐错过旧体制的“末班车”。
此次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公民房屋征收与强制拆迁的条件及公共利益界定、公民房屋征收与强制拆迁的程序、公民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与救济机制等,进行了研讨。并邀请了美、英专家介绍国外土地征用情况。 记者李立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