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创造新生活
今天消息
羊城晚报记者
黄熹 曾璇 孙朝方
如果说广州12年华丽转身,内因是产业大转型和城市空间大拓展,表征为城市面貌一新,根本在于公共服务实现大跨越,那么,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则是大变的灵魂所在,而亚运就是大变的催化剂。
何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用一条公式来简要说明:
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
一般的说法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责任为基础、服务为导向、法治为根本、透明为特征的政府治理。
12年间城市大变,伴随着公共服务从城市发展的“短板”到实现大跨越,广州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坚实,方向和前景越来越清晰———只为一个“幸福广州”……
广州大变之根本与灵魂(下)
放权,放下包袱恪尽其责
政府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要学会退出不该管的领域。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首先得找准方向,明确什么是自己职责所在,然后全心全意地去干事、尽责。
“为了经济发展,广州曾走过‘弯路’,在城市环境、交通环境、空气、水环境等公众关心的领域,曾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这是广州一位市领导的肺腑之言。走出弯路,政府找准了方向。
这几年,借着迎亚运之东风,广州市在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聚焦于“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蓝图的实现。为了这个理想,哪怕困难重重,哪怕批评如潮,都勇于承担。
过去一年,多项市政工程施工,使得老百姓承受了“阵痛”,也引发不少投诉。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朱小丹、广州市长的张广宁先后公开向市民道歉。“是政府组织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作为市长要负主要责任。市政府以及我本人深感内疚,诚心诚意向市民群众深表歉意……”张广宁事后表示,道歉是为了坚定地把事情做好。有评论认为,市长道歉传递的信息很清晰:广州市政府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政府。
建设责任政府,也意味着挑战难题,让市民安居乐业。
国庆前,市民潘女士一家通过评分、摇珠,“抢”到了离地铁站仅100米的芳和花园内一套经济适用房,签完购房合同的她笑逐颜开,因为这套房的价格仅相当于市价的四成。
近年来,房价高企,一线城市的楼市调控成为考验智慧的难题,而广州则以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来解题。今年广州已推出近2000套经适房,年底前还将推出2500套。这些经适房有的位于地铁沿线,有的甚至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块。今后三年,广州住房建设规划中保障性住房面积611万平方米,占总建设面积的五分之一。
一个责任政府,不仅应该强化那些本该属于政府管理范围的职能,还要明白自己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的政府,也就是说,要学会退出不该管的领域。
这意味着政府要自我削权。2006年前,广州开展了三轮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2700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共精减了70%的项目。2009年,又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了66%的审批项目,市一级目前仅保留了270多项审批项目。削权,带来的是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
社区,服务市民回归本色
社区建设真正能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体现
有人说,迎接亚运会,给广州市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创造了新生活”。展望“后亚运时代”,市民的美好新生活将得到延续和深化。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问题,如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居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心理压力、就业、生老病死等问题需求,都能在社区、街道得到帮助解决”,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日前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强调,“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后亚运时代’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来抓”。
目前,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在一些街道社区试点。它借鉴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模式,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市1491个社区全面铺开。据张广宁透露,街道干部的激励机制正在考虑之中,对于群众满意、评价较高的街道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比如说“副局级街道书记”,让基层干部更安心、更热心、更尽心地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有评论认为,社区建设是真正能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说到底,就是以民为本,它体现了城市政府服务市民、服务社区居民的本质属性的回归。
越秀区建设街位于中心城区,近年来在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引入专业社工服务社区居民方面力度大、效果好,曾受到市领导的称赞。近日,记者来到建设街采访,与街道书记、主任的交谈,发现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工作的不足: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但居民还是感觉人多、活动地方不够用;老街坊满意了,可近几年入住几幢高层公寓里的白领们,该如何去满足他们的多元化生活需求?
时常意识到不足,才有改进工作的动力。基层干部的这种思想,正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体现:摆脱“官本位”和管理者的传统思想,回归公仆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
透明,依法行政尊重民意
广州人不善言辞,却敢批评政府;广州市政府不是“强势政府”,而是“亲民政府”。
有关法治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形象描述是———让权力运行在法治框架之内,运行在阳光底下。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和官员必须树立起“有权必有责”和“行政违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这经历了一个过程。
多年来负责主持广州地方立法工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早些年,立法部门要在政府部门提交的法规草案稿中补充“法律责任”的内容,强调应追究的具体责任,即使稍提几笔,一些部门也会“反应过激”;而如今,即使一一对应权力来明确责任,有关部门一般都会比较平静地接受。
《广州市开展法治广州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业已出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也第一次就依法治市作出相关决议,目标明确:2014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描绘的图景是:“尊法者最顺心,畏法者最放心,违法者最闹心。”
出台国内首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政府规章、首部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政府规章、首部规范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工作的政府规章,率先在网上公开市一级部门预算……在建设透明政府的进程中,广州写就多个“全国第一”。
建设透明政府不仅意味着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还意味着政府要尊重民意、吸取民智。
2010年初,广州番禺反对垃圾焚烧厂上马的“民间保卫战”打响,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场风波,广州市政府因势利导,在叫停项目后不久,出台了《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征询工作规定》,并开展垃圾处理问政于民活动。于是,沸腾的民意有了合法的出口,关于垃圾处理的大讨论开展得如火如荼。它甚至一改长久以来人们对“粤人不关心政治”的看法。
有人说,广州人不善言辞,却敢于批评政府;广州市政府不是“强势政府”,却是负责任的“亲民政府”。民主、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影响着城中每一个人,无论是大小官员还是平头百姓。百姓的意愿影响着政府的决策,百姓的需求推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而就在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不经意之间,广州完成了城市大变,公共服务实现了大跨越;自然而然地,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多了一份自豪。此乃城市之幸、百姓之福!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