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期待“醉驾入刑”能够治本 专家表示慎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市民期待“醉驾入刑”能够治本 专家表示慎重

2010年08月25日 15:47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提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该草案,醉驾与飙车将成为犯罪行为,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于这样一条修正案,很多人叫好,期待“醉驾入刑”能够治本,也有不少人对此心存疑虑。

  街头调查

  19人赞成1人反对

  昨日上午,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其中专业驾驶员6名、私家车驾驶员4名、行人5名、骑车人5名。20人中,19人十分坚定地表示赞成,仅1名私家车驾驶员认为现有处罚已经足够。

  记者注意到,6名公汽、出租车司机的态度最坚决。573路司机陈师傅说,他开公交31年,是最老的公汽司机之一。喝醉的人都觉得自己没醉,但反应、动作完全变样,特别危险,应该严惩。

  4名私家车司机也表示赞同。王先生说,近年来严管酒驾之前,酒后驾驶比较普遍,现在好多了,还要进一步严惩。骑电动车的吉先生、肖先生不约而同地认为,对醉驾者不仅要拘役,还要终身禁驾。

  不过,调查人数有限,不能贸下结论,但对醉驾这一危险行为,众人均表示深恶痛绝。

  观点交锋

  “危险驾驶罪”填补法律空缺

  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郭泽强介绍,酒驾入刑是针对此前多起严重醉驾事件的回应。2008年12月14日,四川男子孙伟铭在成都街头醉酒驾车致4死1重伤,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去年6月30日,南京发生张明宝醉驾致5死4伤的惨剧。两人均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孙伟铭二审辩护律师施杰呼吁设立“危险驾驶罪”。4月28日,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表示,建议研究在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辛忠孝分析,醉驾具有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别的法律规定不足以对此进行惩戒,将其入刑定罪可以说经过了充分论证,达成了广泛共识。醉酒驾驶的人是明知故犯,对危险结果采取放任态度,这就是间接故意。这种间接故意,和那种开车故意撞人的直接故意不同,还不足以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新设立的“危险驾驶罪”,正好填补了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外的法律空缺。

  “醉驾入刑”威慑力更大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机动车驾驶证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武汉市公安局交管局副局长许锦华表示,现行实践中,醉驾者只要没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无须承担刑事责任,不过是行政处罚,震慑作用很有限。此次修正,对醉驾处以拘役,惩处、威慑的力度虽更严厉,但十分恰当,能够更有效地预防恶性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醉酒驾车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是处罚太轻。现在将醉酒驾驶列为刑事犯罪,触犯者将留下犯罪记录,与违法记录相比,对醉驾者威慑更大。

  “醉驾入刑”时机尚不成熟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醉驾的危害性越来越大,醉驾入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否能带来预期的社会效果,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秦前红说:“刑法所针对的刑事犯罪,往往是严重的反社会行为。我们反对醉驾,但是否一定要将该行为上升为犯罪的高度,还值得探讨。醉驾入刑对于驾驶者过于严苛,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意见,我们应该考虑去制定一个更加适当的处罚标准,做到不枉不纵。我认为,醉驾入刑的时机尚不成熟,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从慎重立法的角度,暂缓醉驾入刑。”

  本地案例

  公交司机醉驾十名乘客惊魂

  去年3月25日下午3时许,在武汉建设大道新华路口,一辆597路公交车压越黄线超车,导致对向车流堵塞,交警将该车拦停。车上乘客举报:“这个司机喝了酒的,车子开得蛮吓人,快管管他!”

  交警示意该车靠边接受检查。不料,该车突然加速逃窜。前方交警接报将该车拦停,发现这名驾驶员醉卧在方向盘上。此时,车上10名乘客惊魂未定。酒精检测表明,这名司机体内酒精含量达101毫克/100毫升,达到醉酒标准。

  按现行法律法规,交警对其按上限处罚:行政拘留15天、暂扣驾驶证6个月、记12分、罚款2000元。

  名词解释

  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

  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楚天都市报) (记者 吴昌华 陈凌墨 实习生 金佳 骆宁)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