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持90张信用卡透支30余万获刑10年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80后”持90张信用卡透支30余万获刑10年半

2010年07月01日 08:2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名“80后”待业人员,以招工为名,骗得大量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后,持伪造的个人收入证明等虚构了多家单位,以给集体申领信用卡的名义分别在两家银行批量办理信用卡计90张,在短短的6个月内,疯狂透支人民币30余万元用于挥霍。这起信用卡批量诈骗第一案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审结,被告人姜杨被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并判决追缴赃款30.7万余元。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目前信用卡申领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的情况下,被告人竟能如此轻松地“批量申领”信用卡并疯狂诈骗,暴露出了目前银行存在的无序竞争的弊端。

  小混混觊觎信用卡透支“商机”

  现年29岁的姜杨,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因家境原因,高中毕业后姜杨就在家待业,一晃就是5年。2005年5月,姜杨母亲因担心儿子长期无业会生出乱子,便东挪西借,资助姜杨注册了镇江金顺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干货和水发产品生意。

  刚开始,姜杨为自己终于有了奋斗目标而感到高兴,也想借此尽快脱贫致富,还能用心打理着生意。

  为了方便经营款项的往来结算,姜杨申领了一张可透支银行信用卡。可是好景不长,他对经商的新鲜感就因经营的枯燥、辛苦而烟消云散,加之资金链断裂,缺少经验,公司很快因经营不善陷入了困境。苦撑苦捱了两年,非但没有赚得大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务,姜杨索性关门大吉,重新退回到了待业的状态。

  此后,姜杨便无所事事,开始泡酒吧、打麻将,浑浑噩噩地打发时光。如此高消费很快便让他捉襟见肘,于是,姜杨就用手中的信用卡透支。可是,银行很快就来催要,让他不胜其烦。面对频繁催要的电话和信函,姜某灵机一动:“如果透支的是他人的卡,银行不就找不到我了?”

  “灵光”一现,姜某为找到财路而激动。

  那别人的银行卡从哪里来?经过打探,姜杨听说,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抢发银行卡争夺市场份额,常常有银行工作人员到单位推销,承诺可以为职工集中批量办理可透支的银行卡。

  为了验证此消息,姜杨决定到银行去试探一下。一天,姜杨来到市区一家银行营业厅,见一名银行工作人员笑脸相迎,便煞有介事地问道:“我是金顺公司的会计,单位想为所有职工集中申领信用卡,经理让我问一下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如何办理?”

  “当然可以!”见有如此好事上门,银行工作人员便热情地介绍道,“凭申请人填写的申请表、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就可以集中为职工办理了。”

  “申请人要不要亲自到银行来办理呢?”姜杨又问道。

  “按规定是需要的。”银行工作人员顿了顿,又说道,“不过,单位集体申领的,要求职工全部到银行来也不太现实。你可以让他们先签好字,然后银行审核时,可以打电话给他们进行核实。”

  “那我先带些申请表回去,等向经理汇报后就过来办理。”姜杨从银行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叠申请表,转身离去。

  申请表已经搞掂了,收入证明自己就可以出,剩下的就是身份证复印件!

  那么,怎样才可以搞到大量的身份证复印件呢?姜杨经过苦思冥想,决定到劳动力市场,以单位招工为名,骗取招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然后再到银行申领透支消费信用卡,套出钱来供自己使用。

  “批发”信用卡疯狂套取银行资金

  2008年4月11日,姜杨怀揣那张已经作废的金顺公司的营业执照,忐忑不安地来到劳动力市场,心想如果市场人员发现他的营业执照作废而不让他入场招聘,那他的一切计划就全部泡汤了。可是,让姜杨欣喜若狂的是,市场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审核他的资料,交了200元便让他入场设摊进行招聘。

  姜杨需要的只是报名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并非真的招聘,开出的招聘条件十分的诱人,不长时间,几十名来自农村或城郊的找工者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就将身份证复印件交到了姜杨的手中。

  接下来,姜杨以每月200元的房租,在市区租赁了一间简易房,门口装了一只信箱,供银行投寄信用卡用;在房子里装了一部固定电话,并购买了十几部“山寨”手机和小灵通,以应付银行的查核。

  姜杨从骗来的身份证复印件中挑选了十几张,填写了信用卡申请表和收入证明,并在收入证明上加盖了金顺公司的公章。为了不让银行看出破绽,他以不同的笔迹在部分申请表上签上申请人的名字。其余的申请表,他则是到电脑游戏室,以签一个名字50元的价格,找一些学生签上申请人的名字。

  为了应付核查,姜杨将所有申请表复印一份,并用笔记本记下每一张信用卡申请资料上填写的具体收入、电话号码等申请信息,在每部手机背面注明申请人的姓名等信息。手机与申请表一一对应,只要手机一响,姜杨就可以对照笔记本和复印的申请表来回答银行工作人员的问题。

  一切准备就绪后,姜杨以为职工办理信用卡的名义,将十多份申请资料送到银行。

  让人叫绝的是,由于所用身份证中多为女性,姜某特地花2000元在镇江某美容店办理了一张“美容卡”,而交换条件就是美容店一女工免费接听银行方的来电。

  2008年6月,正如姜杨所愿,第一批十多张信用卡毫无悬疑地寄到了他的手中。

  拿到了信用卡后,姜杨上网搜寻可套现的POS机,最后锁定市区3家POS机主,通过先刷卡将透支资金打入对方账户上,然后再由POS机主在扣除2%左右的手续费后,将现金返还到姜杨的手中。

  有了钱后,姜杨就出没于高档娱乐场所和赌场,套来的几万元钱,很快便挥霍殆尽。由于这些卡没有任何还款行为,这些反常现象引起了银行的怀疑,金顺公司被列入了银行的信用“黑名单”。

  但这并没有难住姜杨,他故伎重演,先后伪造镇江康益医疗器械、镇江全新汽车装饰、镇江悦居家具3家有限公司的公章,并招聘4名年轻的女孩专门从事银行信用卡申请表的填写及银行核查电话的回复,将申请透支信用卡进行批量诈骗作为一个产业,每次申领十至二十多张信用卡,第一批信用卡透支完后,就申领第二批新卡,源源不断地套取现金,供自己挥霍。

  为了能顺利地领到银行方邮递的银行卡,并有公司地址和办卡者电话供银行方查证,姜某以每处每月不到200元的房租,在镇江何家门、北水关、薛家湾和中街等4处租下陋室,作为包括金顺公司在内的4家公司的办公点;花费5000多元,先后购买22部“山寨”手机及小灵通,并安装了12部固定电话来应付银行方的查核。

  就这样,2008年4月至12月间,姜杨以招工为名,骗得70余名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后姜杨持骗得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伪造的个人收入证明等,分别在银行办理信用卡计90张。2008年6月至12月间,姜杨持上述90张信用卡透支人民币30.7万余元。

  当90张卡透支得差不多后,4家公司都进入了银行的信用“黑名单”,4家子虚乌有的公司在镇江也已臭名昭著,姜杨在镇江已没有办法继续诈骗。2009年年初,姜杨又开始转战扬州,在扬州职大等4处地方找好了“公司”临时办公地点,同样持作废的金顺公司执照进入扬州劳动力市场,骗取了一批身份证复印件,并伪造“扬州新兴就业有限公司”,办理了7张可以透支的银行卡,准备“克隆”镇江透支案件。万幸的是,7张卡在邮递途中时,姜杨已被抓捕归案。

  制造批量诈骗第一案终受严惩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姜杨也未能逃脱这一法则。自2008年12月初开始,镇江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频频接到银行的报警,称他们在信用卡透支款催收过程中,发现有多名以金顺公司名义办卡的持卡人,手机和住宅电话均为空号。

  由于是同一单位,他们向经办信用卡的网点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得知信用卡申领资料均由一个自称是单位会计的、名叫姜杨的人送来的。银行表示,他们怀疑姜杨有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请求公安机关协助银行进行侦破。

  警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介入调查。经过梳理,发现受害者多为来自江苏省镇江市辖区及城郊的村民,而这些人都有同一担保单位:江苏金顺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法人即为姜杨,但公司在2007年就因未年检而被工商部门注销。

  2009年2月26日,警方开出拘留证,将姜杨作为逃犯在网上缉拿。4月22日,警方终于在镇江花山湾某屋中将姜杨擒获。抓捕时,姜杨正躺在床上蒙头而睡,面对民警他丝毫不惊慌,边穿衣边说:“我身上是没有钱了,如果有钱你们还是抓不到我!”

  提审时,姜杨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侃侃而谈。他主张“今朝有酒今朝醉”,利用诈骗来的巨款,一直流窜留宿在酒吧或休闲中心。

  2009年10月10日,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姜杨犯信用卡诈骗罪,向京口区法院提起公诉。在审理过程中,京口检察院以本案需补充侦查为由,于11月9日建议延期审理。公诉机关补充侦查完毕后,申请恢复法庭审理。

  京口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姜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被告人姜杨归案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应从轻处罚;其自愿认罪,可酌情从轻处罚。

  2010年3月15日,京口区法院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一审判决,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姜杨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并判决追缴赃款30.7万余元,没收作案工具手机17部、固定电话机4部。

  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姜杨没有上诉,公诉机关也没有抗诉,判决已经发生了效力。本报通讯员 史友兴 本报记者 丁国锋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