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外汇贷款需求南下冲击港元利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内地外汇贷款需求南下冲击港元利息

2010年06月28日 10:46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看着一位操持着内地口音的企业家模样人士由银行业务员热情陪同,走进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的中银(香港)支行的企业银行服务办公室。记者问起身旁一位银行信贷员:“你们对待贷款的人比对待存款的人态度还好啊?”他答道:“这是内地银行介绍来的大客户。”

  外汇贷款需求南下

  据记者了解,部分香港银行最近接待了不少内地客户,均是来办理贷款业务的。“内地很多分行已停止办理对公的外汇贷款业务,因为没钱可贷了,他们就把客户介绍给我们。”中银香港集团成员、南洋商业银行一位银行业务员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要升值,且在内地贷港元、美元要比人民币便宜,现在在内地贷外汇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全国外汇贷款减少了14亿美元,当月外汇存款减少19亿美元。最近一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外汇贷款在5月份发生扭转,出现了14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这主要是受外汇存款持续下降、银行外汇资金来源日趋紧张的影响。

  中行今年3月再度上调外币定存息率,其中港元三个月期由0.15厘升至0.25厘,工农建也相继跟进调高了外币品种的存款利率。“为缓解无钱可贷的压力,中资银行倾向于将批出的企业贷款,通过香港子公司来提取。”工银亚洲董事兼副总经理黄远辉表示,“这是内地贷款需求南下来港的一个方面,另外就是通过境内银行开立的非居民账户,将境外的外币存款直接调入内地无须结汇,这也是通过境外解决外汇贷款的另一个渠道。”

  将贷款需求转移至境外子行,同时不断增加外汇存款也成了当务之急。5月,国家外汇局宣布调减今年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总规模。分析人士表示,外汇贷款发放过多的银行很可能是外汇局削减短期外债的首要对象。而截至4月末,中国银行业外汇贷存比为202%。“内地银行通过香港分支机构来吸纳大量外币存款,达到使贷存比率降低的目的,这是很切实可行的方法。”黄远辉表示。

  人民币升值加息增大套利需求

  由于中国对外汇利率实行市场化管理,而人民币只能根据央行的基本利率,所以外汇信贷领域一直存在着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这一套利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企业可通过获得低于人民币贷款融资成本的外汇贷款,然后再以某种方式将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获得人民币资金;在未来某个时候,企业再将升值后的人民币资金,按照当时的汇率转换成外汇,归还给商业银行。在2007年3月后,随着中美贷款利差的攀升,企业的美元融资成本开始低于人民币融资成本,外汇贷款随即出现加速增长。

  但在中国,对公外汇贷款一直不是公开的大范围内进行的业务——谈判只发生在各地分行的层面。由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客户要求银行在总融资安排中配置一定比例的外汇,商业银行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目的,多会想办法安排。而由于可获得外汇存贷款的利差,并可在结汇和进行外汇交易中获得点差收入和外汇买卖收入,对银行来说,外汇贷款正是“何乐而不为”的业务。

  目前,境内银行对私港元按揭贷款年利率为5.25%左右,低于人民币贷款的5.94%,而由于存在谈判空间,外汇贷款对公业务利率存在更低的可能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排除一些国内银行外汇境内贷、境外放的可能,“只要能将账做平就行,根本不需要将外汇资金调入境内。”该人士指出,从海外资金融资成本和境内外汇融资成本差额来看,大约存在300个基点以上的无风险套利空间。

  香港掀存款争夺战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香港银行发出的贷款中,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境外使用额已连升八个月,增幅大大超越了香港本地贷款使用额;而据央行数据,截至2月底的内地外币贷款按年增72%,但存款仅增7.5%。庞大的内地贷款需求南下使得香港港元拆息不断升高。上周五,港元一个月拆息升至0.446厘,为一年半高位,三个月拆息则报出0.517厘。上周五三个月美元伦敦银行间拆放款利率(LIBOR)为0.5372%,美息与同期的港元水平已相当接近。

  拆息上升导致香港银行间又再度掀起久违的存款争夺战。继日前创兴银行推出1个月港元定存年息达1厘后,东亚银行又推出3个月港元定存年息达0.7厘的优惠,而中信银行国际则推出了年度回报率逾1厘的港元定存优惠。同时,享受高息定存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据悉,东亚银行的0.7厘高息港元定存计划,只需存户存入10万港元或以上新资金即可。(孙 媛)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