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2日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技术成为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已未雨绸缪搭建其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的农行,不仅占领先机,更为其踏上资本市场增加更多卖点。
未雨绸缪 占领先机
早在2006年农行就已实现数据大集中,是全国最早完全实现数据大集中的银行之一。这是农行长期坚持“科技立行”理念而带来的“效益”。据悉,农行信息化建设资源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研发的信息系统涵盖了全行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其实,同其他国有银行一样,农行在信息技术方面可谓是白手起家。从1983年起步以来,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与学习,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几十台小型计算机,发展为现今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的商业银行之一。农行已建成以全国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全国2万多个网点,集中连接全国17万余柜员的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系统。2009年,农行信息系统标准可用率为99.9%,为全行业务经营创造了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
农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行分支机构、支撑各个业务经营管理关键领域,有效整合了柜台、网上银行、客服系统、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消息平台等各类客户服务渠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农行还重点建设了满足县域金融业务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提升了县域金融业务的信息科技应用水平。
“科技驱动”推动市场占有率
如果说“科技立行”更多地反映了农行在吸取现代信息科技和自主研发后打造出的一流信息技术平台,那么“科技驱动”则是农行将信息化服务与管理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成功实践。
农行的软件开发及生产运行能力处于行业前列,农行曾连续五年位列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前10名,并先后通过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CMMI三级认证以及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ISO 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农行建立了以总行软件开发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研发基地,承担全行IT重点工程实施、IT软件产品研发推广等工作,具备大型项目需求分析、整体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推广服务的全面集成能力。
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农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近年来,随着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农行的业务处理量逐年攀升。农行上海数据中心全面承担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数据的生产运行、技术和业务保障、生产数据管理、交易监控以及门柜业务的后台处理工作,2009年系统日均交易量较2008年增长15.2%,最高日交易量较2008年增长17.0%。农行北京运行中心承担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实现了全国数据中心核心业务数据的远程备份和应急恢复,在保证高效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的电子银行系统——采用最先进的.NET技术平台,不仅能为企业客户提供收付款、贷款、现金管理等传统产品,还能提供集团理财等创新产品。同时,电子银行系统还能为个人客户提供转账支付、缴费支付、信用卡、个人贷款、投资理财等产品;为县域客户提供小企业自助循环贷款、小额农户贷款、个人循环贷款等特色服务产品。2009年,农行推出由五大“e站”组成的网上商城频道,电话银行增加了国债、外汇、实物黄金报价查询功能,研发首个面向“三农”的自助银行业务产品-“金益农”自助服务终端,客户体验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农行电子银行客户已超过7,000万户,比2008年翻了一倍多,业务收入市场份额比上年度提高5.3个百分点,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09年电子渠道交易笔数达到105.13亿笔,电子渠道交易笔数占全行总交易笔数的比重达到49.8%,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行金e顺电子银行连续三年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评为“用户满意的电子金融品牌”。这一切都得益于“科技驱动”战略的引领与实施。
前进不止 未来可期
骄人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农行深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必须不断努力、持续创新与开发,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早在2008年,农行已启动了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按照“以客户为中心,按流程银行设计,适应未来公司治理结构和全面风险管理需要”的要求,在保证系统持续运行和平稳过渡的前提下,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和整合,以支持灵活的产品定制及产品的快速创新,提高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打造一流的信息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将是农行一项持续的长期战略。
顺天时,借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随着银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唯有顺信息时代之天时,借信息系统之地利,举全行之力,悉心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体系,方能为农行业务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服务。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