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银行 “低贱”的银行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高贵”的银行 “低贱”的银行股
2010年06月21日 11:36 来源:投资者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行上市,国内上市银行的阵营中又添一员大将。中国的银行股不仅是A股的巨无霸,放眼全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在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也是雄踞前三。

  这些年中国银行业的成长有目共睹,每年两位数乃至翻番的业绩增幅,鉴证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辉煌成就。但高业绩回报给投资者的却不是高股价。当下被银行股套牢的股民何止千千万?!

  尽管现在的银行“风光”无限,但穿越历史时空偷窥一下,中国银行业潜在的弊端却没有跟随时光一同“流逝”。

  迷惑:山鸡一夜变凤凰

  在上市以前,中国的银行业并不是香饽饽,早些年海外甚至预言:中国的银行迟早要破产。为什么?因为国内银行普遍不良资产比例奇高,也没有什么资本金,说穿了就是拿着不断上涨的存款才撑住银行大门口的那块牌子不倒。存款立行的口号,十几二十年前在各家银行的各级工作报告里几乎是必定出现的词汇之一。

  但山鸡变凤凰的神话在中国的银行业身上是一演再演。全球市值第一,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这些光环无一不是落在国内银行的头上。

  山鸡变凤凰不是坏事,并且还是天大的好事。关键是它怎么变的。

  2005年建行上市,2006年中行、工行相继上市,也就是自此之后,这些原本亏损累累的银行“一日爆发”,不仅彻底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而且对外公布的账目有了巨额的盈利。

  有点令人奇怪的是,人还是那些人,做的事情还是那些事,无非就是拉存款放贷款赚利差(当然,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些发展,但绝对不足以影响到银行的整体盈亏格局),怎么上市就成了各家银行“鲤鱼跃龙门”的不二法门呢?

  有人说是因为上市前有关部门帮着消化了不少不良贷款,致使银行能够轻装上阵最终实现盈利。但仔细想想还是不对。1999年,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受四大银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2004年建行、中行再次股改剥离约5000亿,甩掉的包袱也就是不到2万亿元。

  按照国内银行的经营水平,即使按2%的资产收益能力,其收益也不过区区400亿元,仅依靠这个尚不能完成从亏损到盈利几千亿的聚变。

  “别看你们忙乎了一年,可能还不如我今天一天的工作。”这是某年的12月31日,一位大行基层的财务科长对一群更基层的营业所、分理处负责人的戏言。如果戏言成真,银行动辄几百上千亿元的利润,有多少是数字游戏的水分,那就可想而知了。

  愕然:身价摇身变变变

  某行上市大约一年后,该行的一位员工曾经告诉笔者,要说上市前后的变化,还真没什么感觉,唯一的就是他们行长的收入高了不少。

  这应当不是戏言了。关于银行高管的薪酬之高,这里不想浪费笔墨,更不想浪费读者的宝贵时间,但银行高管收入高我想各方面应该都是没有疑义的。

  当年各家银行准备上市时,银行业内有一种传言,说是中央金融工委(当时的金融管理机构,现在早撤销不存在了)拟定的大行董事长年薪不超过50万元。就是这个数字,也让银行业内的普通员工觉得不可思议,都是国家干部职工,不会这么高吧?

  现在看来,这个水平简直就是“低薪”。银行的高管们真要年薪在50万以下,估计银监会也不会弄出那个高管限薪令了。

  高管薪酬还只是表面。某银行上市前,总行大楼是3000员工;上市后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但几次“精简”后,现在总行机关人数达到了5000人。

  “说是要淡化行政级别,总行机关确实有一批原来的处级干部下了,但后来都被冠以总行特派员的身份下派到各省分行,这些‘钦差大臣’不用负什么责但拿的钱不会比原来在总行少,更清闲了。”该行内部一位退休员工对此也是忿忿不平。

  国内银行的某些高管动辄以向市场看齐、与国际接轨来为自己的高薪辩解。本来,高管薪酬按市场机制来衡量没有什么错,但总不能就收入与国际接轨,激励机制、责任体系就用“中国国情”吧?银行体系中不少的局级、处级们,到底做了多大贡献该拿多少报酬,外人不甚明了,难道自己也不清楚吗?

  相对之下,笔者倒是为银行基层的普通员工鸣不平。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说是银行基层员工年收入不过3万~4万元。很多人表示不相信,但笔者相信。因为笔者有很多银行的基层员工朋友,他们好多还不到这个数。

  冷看:银行赚钱股民亏

  按照资本权属来说,经营者赚工资所有者赚利润,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现实是:银行赚大钱的同时,作为股东的股民却亏大本了。

  银监会有报告称,去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但买银行股的小股东拿到了多少分红,证监会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披露。银行赚的钱到哪去了,只有天知道。

  去年,为了配合经济刺激计划,国内银行一鼓作气发了近10万亿的贷款。现在,银行缺钱了,再融资的大旗舞得呼呼响。

  赚钱了发高薪,高管们不少拿;到了需要再融资的当口,就仗着中小股东。

  很明显,即使是按市场价格折价,再融资的股价也是大股东不愿接受的,广大散户继续接盘吧。低市盈率,低市净率,还有高业绩增长,这些都可以成为诱饵。

  就像市场没有一个人会怀疑农行的IPO会“流产”一样,没有人会相信银行再融资不成。尽管市场叫嚣得很热闹,对拖累大盘的担心也很厉害,但该来的总会来,银行赚钱股民亏还会再演,一切照旧。(记者 夏天)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