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2010年理财市场回顾 黄金:一骑绝尘

2010年12月24日 14:06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财”不同。盘点2010,几大投资市场有涨有跌,有悲有喜,还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和出乎意料。在复杂的经济变局面前,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要想在2011年打好财富保卫战,我们的理财之路又该如何走?

  对历史的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2010年都有哪些理财元素值得记忆,以帮助投资者在2011年的理财中理清思路。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0年,大多数股民遗憾地发现,虽然差不多天天泡在股市里,这一年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是在亏钱。而赚钱的只是极少数。“七亏一平二盈”的魔咒,今年同样也未逃脱。

  在今年一波三折的货币政策下,资金推动型的股市本应随之共舞。可惜股市没能虎虎生威,2009年的收官点——3277.14点竟然成为今年股市难以逾越的高点。尤其是4月楼市“国十条”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更是将利空放大的可疑推手。直到7月初,货币政策由先前的偏紧转向真正的适度宽松后,股市才摆脱弱势,走出一波800多点的小牛市。然而,11月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加息和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指收缩流动性,市场应声而下。

  民生证券团队经理张昭分析,2011年,股市还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内部经济环境。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通胀将成为2011年经济的重要扰动因素。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加上国内成本上升推动的物价上涨,令通胀的控制难度加大,2011年的通胀形势可能相当严峻。张昭认为,由于面临CPI统计指标调整、资源税费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外生因素扰动,对2011年通胀形势的预计更加困难。

  黄金:一骑绝尘

  相比股民,黄金投资者在2010年一帆风顺。今年,黄金继续保持了上年高昂的上涨态势,一骑绝尘,并且在10月之后,连续创出了历史新高。当然,黄金的上涨与美国采取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和美元主动贬值政策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的复苏低于预期以及中国政府不断深化经济转型,黄金年内屡创历史新高,成为2010年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北京首创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郑州营业部副总经理李华君告诉记者,黄金价格在2010年一路飙升,第一季度上涨1.54%,第二季度上涨了11.53%,第三季度上涨了5.33%,第四季度截至目前上涨了6.03%。其中第一、二和四季度,黄金的上涨主要缘于对欧洲主权债务的担忧,第三季度,主要缘于对美国二次探底的担忧和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预期。

  李华君分析,2010年的黄金市场将在欧美经济共同博弈的作用下运行。若欧美经济共同向好,黄金会在避险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有一轮较大的调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大宗商品需求会逐渐旺盛,通货膨胀也会有一轮新的抬头,受这两方面影响,黄金的大趋势还会上涨。目前各方都预测黄金在2011年会有不俗的表现,例如高盛、美林、摩根大通都预测黄金价格会持续的运行于1400之上,而全球知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则称未来5~10年黄金价格将有望突破2000美元每盎司。

  回头梳理2010年银行理财,我们发现:在这一年来,银行开始打起“稳健”牌。先是在去年下半年,银监会抬高了结构型等高收益高风险产品的发行门槛,接着在2010年7月,银监会又加强了银信合作理财的管理,随之而来的是,去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占据理财市场产品主流的房地产信托融资类理财,被戛然叫停,而7月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水岭。

  衍生理财被严管,信托理财被叫停,一时间,银行理财似乎就没了腾挪的空间,仅有些货币类、债券类产品零零星星的发售。然而,随着2010年下半年CPI的逐月走高,通胀预期的骤然增强,加息预期的升温,银行理财产品便开始倾向于短期化,以3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较大,6个月期限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便成为稀缺资源。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营业部理财师张璠表示,明年,通胀压力依然不减,预期还会加息。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所配置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通过保持所配置资产的流动性,可根据机会将持有的资产进行自由配置和转换,以提高收益率,规避通胀和央行加息的双重影响。另外,还可以选择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挂钩消费类股票、挂钩医药类股票、挂钩石油价格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说来,这类挂钩标的在通货膨胀背景下都有不俗表现。(记者 王震 张世豪)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