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00万套的保障房目标让地方政府颇有压力,配套资金哪里来成为头等难题。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动员令。有市场人士认为,对于拥有数万亿的保险资金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保险资金应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有所作为。住建部有关人士也曾对媒体表示,资金紧缺的保障房建设,目前正考虑引入保险资金。
不过来自保险业的态度表明,尽管险资对参与保障房建设很有兴趣,但仍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短期来看险企还不会介入该领域。此外,保障房作为准公共产品,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也成为险企介入的最主要障碍。
仍待配套政策明朗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已开闸放行并被纳入监管范围,险企圈地买楼、搭建养老社区逐步展开,但期待与险资合作的保障房建设仍在等待相关政策明朗。
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曾在5月份表示,将探索允许保险资金、信托资金等参与公租房建设。上海市10月下发的《关于切实推进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抓紧研究成立市级投融资机构和投资试点机构,引导公积金、保险资金、社会资金等投资公租房建设项目,形成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有房地产开发商表示,由于公租房资金占用量过大,且资金回报率低、时间长,一般情况下企业并不愿意介入。但是对于负债周期一般长达10至30年的保险资金而言,这不是问题。国寿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保险资金苦于合适的投资渠道太少,而政府主导的保障房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又有政府信用,这对追求风险控制的保险资金而言,是一个较好的渠道。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细则。
太保有关人士透露,曾参与了上海市政府保障房建设的相关讨论,太保因曾拥有多个基建项目债权方案操作经验,因此希望借鉴基建发债的思路,由政府成立公司负责项目的运作,并通过发债融得保险资金,并给予债权人一个稳定的收益率。
幸福人寿董事长孟晓苏曾表示,REITs的发行可从保障性住房突破,REITs在香港等地投资廉租房已经有先例,投资回报率能达到7%左右,廉租房社区的商业部分是优质资产,加上政府的免税和补贴能保证这样的稳定收益,险资是愿意进入的。
保监会有关人士对此表示,险资投资保障房可以考虑以股权、债权等形式来参与,但国家有关保障房建设的配套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还未明朗,保监会还未着手制定方案。
收益率“卡壳”
保障性住房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商品性住房而言,前者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保障房建设是微盈利或者非盈利的项目。而保险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虽然险资一再强调资金安全,但获得相应收益率仍是第一要务。保监会有关人士表示,这也是目前监管部门审慎考量的重要方面。另外,从海外的经验看,住房金融通常有两条线: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要成立切合中国实际的住房保障制度,没有政策性融资布置是不可能的。
在险企与地方政府的前期沟通中,一些现实的问题也被提及。据了解,地方政府为保障房债权计划设立的收益率可能为3%至4%,而保险资金的诉求在6%至8%以上。在资金的回报周期方面,政府的公租房按照测算应该需要15-20年回收成本,而一些保险公司对回报周期的预期要远短于此。此外,由于政府财政目前无法对公租房项目做担保,也增加了保险公司对风险的担忧。 (记者 丁冰 )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