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钱袋子”保卫战:投资理财 想说靠谱不容易

2010年12月16日 14:4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通胀之下,普通老百姓的被动理财大多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能真正通过理财让资产保值增值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本刊特约撰稿/春天 文/刘茜

  “涨,什么都在涨!”听见买菜回来的妈妈习惯性的抱怨,北京某建筑公司设计师张华内心突然焦灼起来。

  “这些天不管看什么,电视啊、报纸啊、网络啊,都在谈通货膨胀的事,加上听着身边的同事包括我妈也老说钱不值钱了,有点慌了神。”张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每天忙着上班,有时候还得去外地的工地住上数月甚至一年半载,自己花钱也不算大手大脚,所以虽然感觉到物价上涨得厉害,也没有太过在意。倒是周围人的情绪感染了他,眼看着财富严重缩水,手头的存款是不是该拿出来投资呢?

  张华先是请教了身边的几个“老股民”,接着又跟着同事去咨询了两个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几番学习下来,张华依然云里雾里。无奈之下,工作非常忙碌的张华决定抽出点时间认真炒股,“先交点学费,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争取能赚钱”。

  12月11日,发改委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胀压力下,不但张华的妈妈一早赶到超市门口排队,所谓的“海囤族”“团购族”等词汇也开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像张华这样的理财者也不得不苦练知识,争取在通货膨胀中“跑不过刘翔,但争取跑赢CPI”。

  向银行借钱,很划算

  通胀既然已经来了,如何应对而不是恐慌,就成为张华等理财者的首选。

  张华阅读的一些专家指南告诉他,通货膨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物价的上涨,但实质是货币资产相对实物资产的贬值。如此一来,把钱放在银行里就成了亏本买卖,而收益率不及通货膨胀率的投资实质上对投资者来说也是损失。要想减少这种损失,目前看来有两种方法较为有效。一种是增加负债,提前消费;一种就是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胀起来容易,而要下去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宋国青认为,当前抵御通胀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银行贷款来“挣钱”,“有人说我买不起房子,我就问他买不起几套房子。他说我一套都买不起,我就建议说,那你先买两套房子,你就能买得起一套房子了。”

  事实上,增加负债,尤其是增加低利率、固定利率的负债,可以享受通胀导致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利得。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副所长罗志华也分析认为,由于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央行加息,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在加息压力下选择提前还贷或减少新贷,这是错误的做法。目前一年期贷款名义利率为5.56%,如果扣除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率,实际利率不到1.2%,这还没有考虑政府所公布的通胀率是否准确反映了货币的贬值速度。因此他认为,现在贷款的实际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如果具有远期偿债能力,“可以适当举债”。

  这也为使用信用卡消费和分期付款消费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通胀中商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消费者提前消费延迟付款,就可以用未来贬值了的货币以现在的价格购买商品,赚取了从购买日到支付日物价上涨的差价。

  不过,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外大街营业部理财师周春耕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醒道,如果所购买的商品不是自己必须要消费的商品,或者自己原计划购置的耐用消费品,那么这种囤积行为就并不可取。“价格波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囤在了高点,也有可能得不偿失。”

  投资理财,想说靠谱不容易

  另一种应对通胀的措施则是投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的建议是,可以购买一部分黄金用于未来之需。“因为未来太不确定了,灾难和危机很可能在一个时期发生;而一旦灾难来临,水、粮食、药品、能源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黄金作为硬通货,是获取其他物品的最重要交易工具。”

  不过,周春耕对于黄金投资却持有不同意见,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黄金作为投资品比较特殊,其价值取决于人们对于经济的信心,出于避险心理,黄金价格常常在经济危机时表现较好,而经济好转时则表现不佳,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后缓慢而曲折的恢复期,高位的黄金价格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的个人判断能力,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黄金投资,楼市、股市、债市投资如何呢?周春耕认为,当下也不是投资楼市的好机会,“此次政府调控力度之强,决心之大前所未有,最大的利器房地产税尚未使出,未来两三年,房价会进入休整期。”债市亦然,当下的高通胀使得加息概率极大,一旦开始加息周期,债券价格将面临下跌。

  而当前投资股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股市起起伏伏,但当前十七八倍的整体市盈率并不高,且GDP仍将保持较快增速,这就决定了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保持较快增长,股市在整体上还是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

  不少理财专家也建议,选择资源类、消费类股票,虽然在加息的背景下,股市可能会出现下跌,甚至暴跌,但由于通胀的影响,这类公司的业绩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推动股票内在价值的上升而跑赢大盘。

  通胀要求获取高于通胀水平的收益,获取收益必然有风险,自己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又决定了收益水平。显然,要打好“钱袋子”保卫战,除了开源节流,确保自己不受损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抗通胀方式之一。

  而对于大多数缺乏专业分析能力的人来说,或许委托专业人士来打理更为合理。目前的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银行集合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基金四种受到法律监管和保护的规范化理财产品。上述理财产品主要分为股票型、债券型和股债混合型,投资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搞清楚产品的投资领域、风险收益特性、合同条款,需和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和承担能力相匹配。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投资总是与风险相伴,周春耕建议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投资风险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对于那些缺乏分析能力的人最好不要自己直接投资于股市、期货或外汇,期货和外汇由于高杠杆性和零和博弈特征,风险非常大,操作失误常常会血本无归。

  而对于那些直接投资于股市的投资者,也要树立良好的投资心态和投资理念,避免道听途说和盲目的追涨杀跌。

  中国社科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所博士马光远也对《中国新闻周刊》再三强调说,当前很多打着理财旗号的骗子犹如过江之鲫,忽悠手段与时俱进,花样不断翻新,很多人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和短信,其本质都是以高收益承诺为诱饵。“现在很多理财都是骗老百姓钱的一个噱头。比如说,一个理财师,你可以说他是一个黄金方面的分析师,他是文物古玩方面的分析师,总之,他应该是具体某一个细分行业的。如果你要买黄金,他可以给你讲一些行情,如果你想买理财产品,他会明确告诉你收益率和风险。但是如果他什么都懂,什么都给你建议,那就是欺骗和操纵。”

  被动的理财,挨宰的无奈

  在《中国新闻周刊》就通胀问题采访专家与投资者的过程中,几乎相当一大部分学者都表示,通胀之下,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还手之力”的。换句话说,如果大家渲染仅仅为了抵御通胀而去理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我从不认为抗通胀有这招那招,除了多买点东西以外,还有什么办法?没有任何办法!”马光远对《中国新闻周刊》直言。

  马光远自己没有投资,也没有运大白菜回家,如他所言也没有“赶时髦”买点玉。在马光远看来,现在社会上关于抗通胀的一些理财产品,大都是一个概念而已。在全面通胀的年代,这些概念都是些雕虫小技,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通胀之下,普通老百姓的被动理财大多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能真正通过理财让资产保值增值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这个观点在曹建海那里也得到了支持,“老百姓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

  曹建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应对通胀的所谓理财大都徒劳,除了必要消费之外,也许可以考虑用于教育学习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回乡投资。“关于回乡投资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为父母兄弟盖房,既可以体现亲情孝心,又可以抵御通胀;二是通过在农村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相信未来时期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

  面向未来,投资大脑

  回乡投资是否可取值得商榷,不过,不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人都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倒是一个好主意,“投资你的大脑,这才是最好的抗通胀的途径。只有你的能力才可以让你在任何经济危机中都无所畏惧,永远都能不断地挣到钱,贬值什么的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北京某外语培训机构的一位彭姓学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看着钱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对西班牙语早有兴趣的该彭姓学员,干脆放弃了在深圳某证券公司业务员的工作,直奔北京脱产学起了西班牙语,以图将来有机会去西班牙谋份工作。

  不过,除了充电学习以外,更重要的一个“投资”,就是借助通胀“催逼”进行“财商”的培养与学习。“通胀下理财折射的其实是社会的缺陷,即阶段性断层,当社会发展到要求每个人可以打理自己财富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和能力却没有跟上来。”离职在家“专职”投资的北京投资者毛卫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毛卫华说,炒股和理财本是两码事,而现在大多数老百姓还在用90年代的思维看股市。在这种“财商”之下,所谓的“抗通胀”理财行为,不成为伪命题都难。

  理财只是财商的一小部分,不过在毛卫华看来,培养财商也许可以从理财开始,股票投资算是路径之一。作为一个投资收益和风险性都偏高的产品,就要求你有很好的功力,而不是跟风投资。“可以拿很少的资金进来,从主动接触老股民开始,也要自己主动听课、看书、关注研究它。”毛卫华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很少的钱学会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来自于逆势环境和个人的主动学习。如果能借此机会让投资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为了投资而去投资,为了抗通胀而去理财,老百姓们的“财商”才算初步激活了。

  马光远也认为,投资应该是一种常态,不管是否有通胀,也不管是投资什么,如果有“财”可“理”,在任何时候、任何行情下,市场都是有投资机会的。如果基于通胀才去投资理财是不理性且不现实的,而如果仅仅听从几个专家、理财师的介绍就去投资,自己根本不了解或者去投资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领域,那就不是投资了,而是一种赌博。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