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1日,11月份的主要经济金融数据就已全部披露完毕。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一些政策信号。
从11月PPI同比涨幅看,远远高于10月份的5.0%,PPI上涨传导到CPI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明年这种影响就将体现。所以,PPI上涨即是经济活力增强的体现,也是通胀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迹象。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CPI涨幅“破5”,被各界认为是通胀压力加重的反应。但从各方面信息看,通胀似乎没有大家预计的那么严重。首先如果剔除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形成的1个百分点,CPI涨幅还是能够接受的;其次,12月份以及明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就将消失,届时该指数反应的就是真实的通胀情况;第三,国务院40号文在12月份就将开始发挥作用,这对抑制物价上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今年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注意,这个目标不是3%,而是3%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定的伸缩空间。
此外,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应该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通胀水平。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CPI是3%左右,但现实则是GDP增速超过10%,CPI也已超过了3%。那么,照目前的趋势看,明年GDP仍有希望维持在9%左右,而与之相对应将CPI增长目标上调1个百分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目前全年新增信贷总额已经超过7.4万亿元,逼近7.5万亿的总目标。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2345亿元,同比增长25.9%,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支持。而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11月份,到位资金23844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国内贷款增长24.8%。由此不难看出,贷款仍在投资到位资金中占据主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增贷款总是超预期的原因。
信贷投放、固定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上升加剧了各界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三季度增长9.6%,全年经济增幅有望达到或超过10%。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延续至明年,这就决定了明年的信贷投放总额不会大幅小于今年7.5万亿的水平,M2增速也将在今年17%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调整基准利率,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数据很好的向市场传递了政策调整信息。刚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因此,未来在与流动性和通胀的对抗中,在为经济转型服务的过程中,经济数据将释放更加清晰的政策工具使用信号。(记者 闫立良)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