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加息后,市场上的加息预期越发浓厚,尤其是在11月CPI指数可能超越10月份的4.4%的预期之下,对于年内二次加息的呼声越来越高。
加息固然是对抗通胀的一种方式,但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5%和不断向上的CPI指数来看,仅靠利息收益来抗通胀已无法实现。那么,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却又希望弥补损失的稳健型投资者来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是受加息预期的影响,10月份当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缩水。据银率网统计,各商业银行当月共发行产品603款,环比降45.0%,同比增幅仅4.7%。
但经历了一次加息之后,理财产品的发行出现回升,销售量也在增加。据普益财富统计,11月20日至11月26日2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234款个人理财产品,11月13日至11月19日,2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172款个人理财产品。
伴随着发行量的回升,收益率也有所上涨。11月初,各大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上调幅度在0.1到0.15个百分点,到月末就更为明显。普益财富显示,11月第四周发行的各个期限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较前一周提高,幅度达20个基点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上调收益率的多为3个月以上期限的中长期理财产品,3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基本按兵不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基于加息预期之下的选择难度。
银行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与央行利率息息相关。从历史经验看,央行每次加息、降息,银行都会很快作出反应,随之上调或下调理财产品收益。在当前加息预期浓厚的前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仍有上涨的空间。
面对琳琅满目的银行理财产品,市民该如何挑选、如何搭配?理财师丁海峰给投资者支招。
招数一:拆分资金,分段买入。
针对可能出现的再次加息,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可以把资金进行拆分,尤其是较大的金额,完全可以拆分并等额购买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的理财产品,或者选择逐月购买,每个月购买一笔,这样在利息提高时,就能及时调整,获得更多利息。而在选择购买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时,应特别关注所购买产品是不是能及时起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期限一般为3到5天左右,如果购买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要等4天后再起息,会造成利息损失。
此外,在加息预期下,要注意挑选短期的、收益率浮动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在加息时不至于损失利息收入。
招数二:有资金实力的可多关注较高收益的信托类理财产品。
预计热门的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式以权益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此类信托产品的期限多集中在2至3年之间,起点在百万元,预期年收益率可能提高到10%以上,远超出预计加息的幅度。
招数三:适当配置货币型基金。
在加息的大环境下除了合理配置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配置部分货币型基金。从加息后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历史走势看,货币型基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从长期投资角度看,一旦进入加息周期,选择货币型基金既能增值,又能回避加息风险,还能保持资金的灵活性,可谓一举多得。 本报综合消息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