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年末银行揽储忙 客户经理自掏腰包返利吸存款

2010年11月28日 13: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当前通胀压力下,11月银行业信贷投放规模吸引人们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在央行月内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红线”步步紧逼下,一些银行吸储、揽储的热情高涨,且揽储手法更为多样。

  揽储“高招”频出

  近日,一些论坛网站纷纷出现关于月底吸收短期存款返利的帖子。记者尝试着与一些发帖者联系,对方称是为银行揽储的中介。“一些中小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月底为了完成银行下达的任务,不得不个人出资返利,吸收存款。”一位发帖人对记者说。

  面对不断走高的CPI和存款“负利率”,越来越多的存款人不愿将钱存在银行里等着“缩水”。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减少7003亿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数据同时显示,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同比多增3347亿元。

  “由于11月前3周各家银行放贷投放仍势头不减,相关部门已经向银行有关方面‘打过招呼’,要求克制信贷投放冲动。” 一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透露。

  该国有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为充裕,存贷比基本在60%左右,倒是中小银行常徘徊在监管机构75%的“红线”边缘,需要靠月末时点数冲存贷比。

  为了冲刺年底的考核指标,并为明年的贷款投放打好基础,更为了应对监管机构不断加强的银行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一些银行纷纷采取提高利率、现金返利等手段,加大了吸储力度。

  “许多银行出现了类似短期、甚至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以吸引储蓄。”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称。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银行近来推出了一批短期理财产品,多集中在11月22日至29日之间完成申购,年化收益在2.5%-3.5%之间,有的周期甚至仅为4天。

  有业内专家对各种形式的吸储手段表示担心,认为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银行利率高企,银行资金流动风险和兑付风险会增加。

  商业银行违规揽存、高息揽储行为一直是监管部门审查的重点。今年8月,银监会向全国发出严禁高息揽储的通知,9月中旬通报了部分存在违规揽储问题的商业银行,并多次要求银行改革以存贷款时点规模为核心的传统考核方式。

  揽储源于大举放贷

  其实,银行展开“揽储新招”不只为应对存贷比等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大举放贷所致。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人民币贷款约增加6.89万亿元。这已接近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信贷投放目标,11月和12月银行信贷供应将十分有限。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前几个月银行信贷投放增量来看,较同期增长较快,加之临近年底,11月一些小银行的银行信贷额度所剩无几,有的已经不轻易放贷。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第四季度信贷额度确实紧张,个别银行还出现了超额放贷的现象。而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大型商业银行通常按季度发放贷款,不少银行四季度一开始就放贷较猛,因此出现了10月的信贷冲高的现象。“现在资金紧张主要是指一些大企业提出的大额信贷。”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表示,“但对于总量并不大的百姓日常消费性贷款影响不大。”

  赵锡军认为,在加强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不能停止正常的信贷需求,关系国计民生的信贷需求要控制得当。

  加大调控减压通胀

  “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势必加大通胀压力。监管部门在进行调控时,应将‘信贷’的水龙头拧得更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超出人们的预测。

  “银行信贷对通胀是否有影响,要看贷款流到哪些领域,如果流入股市、房市将会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赵锡军说。

  信贷是形成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信贷投放量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今年,央行已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9日央行将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大约3500亿元,这将有力地回收一部分流动性。”赵锡军表示。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年内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率很大。”郭田勇说。

  在11月央行宣布第二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二天,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导致部分银行11月份投放势头不减的原因,是对2011年信贷额度可能大幅缩减的担心。

  对此,郭田勇表示,明年信贷确实有必要压低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再走外延性、高信贷的发展道路,应该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多扶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吴雨、高敏)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