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财富日前发布了2010年7月至10月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报告显示“银信合作”新规对国内理财产品市场影响巨大,过去风险低而收益高的信贷类产品发行量锐减。与此同时,各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外资银行的收益能力如“过山车”般不稳定现象突出。
外资银行收益能力表现不稳定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在7月至10月收益能力榜单上,恒生银行排名飙升32位至榜首。而除了恒生银行和渣打银行外,外资银行中只有东亚银行进入了此次收益能力排名,但其排名垫底。
“外资银行在结构性产品设计方面经验丰富,同时其客户多为中高端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高,所以其热衷于发行风险较高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也正因此,某一款或几款高收益或是负收益产品将会使银行坐上收益能力排名的“过山车”。
另外,外资银行在产品信息披露力度上历来弱于多数中资银行,尤其是他们对于到期产品收益信息的公布甚少,这也影响了其收益能力的准确展现。据方瑞介绍,所谓信息透明度主要从发行、到期、运行三方面来考量。发行方面,主要对发行产品的各关键要素是否公布完整进行考察,关键要素包括:销售起始日、投资起点、募集限额、投资开始日、公布(预期)收益率、收益类型、币种、投资(挂钩)对象、收益说明等等;到期方面,主要对到期产品信息公布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其中产品到期收益率信息是否公布为关键所在;运行方面,主要考察其运行产品公告信息的数量、频率。“外资银行主要在发行产品的信息公布上不够及时和全面,另外对于到期产品收益信息也不够透明。”方瑞说。
据另一家独立研究结构展恒理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资行有1040款产品到期,只有7款产品公布到期收益,还不到总数的1%,且这7款产品风险较之外资行发行的其他类型产品相对较低,除了法国兴业银行发行的“一篮子商品挂钩人民币投资产品”挂钩标的是商品外,另外6款产品挂钩标的均为利率,而其他挂钩基金、股票、汇率、黄金等产品均没有到期收益数据。
“其实,外资银行发行的部分结构性产品或者投资于海外基金的Q D II到期收益率可能较高,银行及时、准确地公开到期产品收益信息,是对自身实力的充分展现。”普益财富在报告中表示。报告还称,若外资银行能多推出一些稳健型产品,同时提高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或许能够改变当前收益能力表现不稳定的现象。
信贷类产品锐减 建行发行能力排名下降14位
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10年7月至10月,有75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计3543款。在这4个月中,银行理财市场可谓“风云突变”。
受到银监会出台规范“银信合作”新规的影响,广受市场欢迎的信贷类产品发行量锐减。据普益财富统计,相比较今年上半年月均200余款的状况,7月至10月,信贷类产品的发行数量依次为149款、101款、73款和20款。8月以后,发行信贷类产品的银行仅剩下不到5家。与其相对的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作为替代者,发行激增,在7月至10月间,市场占比高达六成,其中10月该类产品市场占比已由7月的47%上升至73%。
“新规”对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能力也影响巨大———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为发行主打的银行从中获益,而主打发行信贷类产品的银行则面临“转型”问题。以建设银行为例,根据普益财富的排名,其发行能力排名大幅下降14位,跌出前十强。建行7月至10月期间仅发行了16款银行理财产品。普益财富分析称,建行上半年在各分行的发行支持之下,共计发行177款银行理财产品,且多为信贷类,但7月以后,受银信合作新政影响,各分行发行动力减小,从而影响其总体发行实力。
极少数银行设置有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历来都是投资者和监管层所关注的方面,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产品,如果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将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风险损失程度。但是,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对于风险产品,目前银行仅针对其中小部分比例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
方瑞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保证担保、不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政府信用、资产回购和收益权分类。今年7月至10月发行的产品中,仅有14家银行旗下的部分产品具备风险控制措施,除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和东亚银行具备风险控制措施产品数分别为66款、27款和8款外,其他银行均在5款以内。“7月至10月所有银行平均发行数为55款,因此5款产品占比大致仅为9%。”方瑞说。由此可见,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置,仍将是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记者 张莫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