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初至11月8日,到期的外资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超过10%的共有19只,令人惊奇的是,在这19只产品中,有18只是属于恒生银行发行的,另1只来自东亚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上,中外资银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中资行的理财产品偏好稳健,大多采取保本策略,收益也相对较低,而外资银行偏好高风险,相对的,其收益也较高。
外资行预期收益总体高于中资行
数据显示,发行较量中,外资行尽管势单却不力薄,产品发行绝对总数不敌,但平均发行数量却有一拼;在预期收益上,外资也整体高于中资。截止到11月8日,今年有80家中资行加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大军,平均每家银行发行118款产品;外资行则有11家银行参与发行,平均每家发行122款,略高于中资行。
从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看,外资行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中资行,截至11月8日之前外资行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4.24%,而中资行仅为2.68%。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一款产品是花旗银行发行的一年期产品,“挂钩大中华3只指数基金”人民币产品,该产品是一款保本浮动收益的结构性产品,如果实现设定条件,预期收益将高达诱人的45%。
中资行平均收益较低,主要是产品设计倾向保守,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比比皆是,预期收益最高的是交行发行的“得利宝沃德添利”人民币理财产品3款一年期系列产品,收益率达20%,这三款产品分别为综合类和其他类,主要投资于票据、信贷资产和债券。
高收益背后潜伏着高风险
从能力上说,外资行在理财方面有丰富经验,对国际市场也比较了解,同时国际投资渠道也比较畅通,因此外资行多发结构性产品及QDII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要比中资行偏爱的信贷类产品以及资产管理类产品来得高。这次恒生成绩骄人,就是看准了本轮港股火爆行情,收益高也在情理之中。
但前几年外资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情景,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很多外资行在发行产品时都显得非常低调,只给行内的老客户介绍新品,并不对外公布。另外产品到期时,外资行几乎不公布产品真实到期收益。这让人有“报喜不报忧”的感觉(相较之下,中资行理财产品信息就要“阳光”很多。统计期内中资行有8318款产品到期,有3322款产品公布到期收益,占到期数的40%,其遮羞布撩得比外资行稍微彻底一点)。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外资行产品尽管诱人,但其结构性产品的设计相对复杂,对于初步涉猎理财市场的“菜鸟”来说,还是显得高深了一些。而有些结构复杂的产品,往往因为其触发条件太过于苛刻,因此尽管预期收益很高,但都是“浮云”,能达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某外资银行前段时间曾推出的两款产品,挂钩于商品一篮子价格,条件约定三种商品价格同时上涨,方可获得最高预期收益,但实际上这个触发条件本身就很难达到,下半年三种产品价格同时上涨可能性极小,根据历史经验,三种商品同时上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这类产品设计之初,就注定是个悲剧。(记者 洪叶)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