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份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再次让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基调站成了两行,其中一行几乎是被迫站到了一边。
一行是以美、日为首的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或零利率水平的西方经济体;一行则是以新兴市场国家及经济提前复苏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等。前者通过美元贬值及美元泛滥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从而给后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后者不得不频频采取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限制资本进出流动等措施来抵御外来影响。
这种被迫下的分化在当前已经完全显现了出来,而人们似乎还不能预期在接下来的G20峰会上,各国会对这种状态达成什么一致的想法。
前几个月里,美国前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导致了一次各国或明或暗干预汇率的事态发生,并且汇率之间的明争暗斗还远未停息。即使日本是与美国站在同一行列里,同样也跟随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但也难以经受美元贬值而带来的日元升值,以致不得不首个站出来直接干预汇市。这表明,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只要美元“咳嗽”,即使美国的跟随者们,同样也是要“感冒”的。
尽管美元的“老大”地位目前还无人可取代,但“老大”不仅不能维持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相反还一次次引起“骚动”,这势必让更多国家被迫起来反抗。相关的报道已经表明,针对美联储为挽救经济而扩大美元发行的举动,拉美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决策层们已经开始考虑,未来将推出各项新措施限制资本流动。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表示,日后将“积极”考虑对资本流动进行多项控制;巴西外贸部部长更表示,美联储的动作或将迫使别国出台“报复措施”;泰国则表示,采取一致行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以便阻击将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的美元。
一场“狙击战”已然不可避免,但更多的行为在当前来看都是被迫的。比如为应对通胀,不得不走上频繁加息的通道;为应对美元流动性的泛滥,不得不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其它外汇政策。
这一点,对于中国同样不例外,中国央行此前的意外加息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意外,相反人们已经开始预期未来会继续加息,而针对流动性的问题,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似乎也为期不远了。
虽然目前许多政策都是被迫而为,但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各国意愿将更为统一。同时,各国在国内相关政策方面也会有许多主动性变化,以中国为例,数据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加,今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64.8亿元,比二季度增长1.6倍。这种主动性表明,人民币在自身国际化的路途中将越来越削弱美元主导下的波动影响。加上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金砖四国”货币日益国际化,终将对未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巨大影响,美元“一股独大”的局面将一步步削弱。
但在当前,由于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货币政策脱钩现象也同样日益加重,各国货币政策的相互干扰短期也同样不可避免,混乱之后的统一或许还有待时日。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