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4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题为“助力经济:美联储为什么这样做”的署名文章,对3日美联储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QE2)政策进行辩护。这一不常见的做法算是对国内外各种批评意见的回应,不过伯南克在文中的观点也存在漏洞。我们当然不能奢求伯南克在这篇790多字的文章里将QE2政策的动因和内在机理完全阐释清楚,但伯南克的观点至少有三处难以实现逻辑自洽。
祸福难料
在该文章的第一段,伯南克说为了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采取了“强劲而有创造性的”应对之策,包括降息和买入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而阻止了美国经济陷入“自由落体式”衰退,并在2009年中期开始恢复增长。
QE政策非美联储首创,而是由美国货币学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美联储也并非大规模使用QE政策的首家央行,日本央行曾在本世纪初多年采用该政策。尽管日本央行向经济体注入大量流动性,但银行借贷和商业活动依旧疲弱。留意的话,不难发现伯南克在最近多次公开发言中对QE这段“历史”一直避而不提。
此外,美国部分经济指标的“技术性”增长与经济良性发展和民众福祉改善并不能完全画等号,鉴于“无就业复苏”局面已经延续一年有余,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利已迫使美国总统奥巴马软化了口气,3日称自己对选民因经济复苏乏力产生的不满情绪负责。
“狂躁”与“冷静”
在该文章的第五段,伯南克解释了QE政策所谓的好处,认为QE1取得了效果,QE2看似也会产生效果,当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推出QE2政策之后,股市出现了上涨行情,从而能鼓励民众消费,而更低的长期利率也会刺激企业借贷投资。
不可否认,QE1在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渣打银行等机构也指出,美联储实施QE政策像是在做实验,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联动机理仍不够明晰。伯南克在该文章中也未将这一联动机理阐释透彻,而是用了“看似也会产生效果”这样的模糊说辞。
诚然,在伯南克8月份透露出QE2政策出台的信号之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上涨了15%,但美国股市的虚拟财富效应并未有效转化为美国民众同比例的消费热情上扬。
面对这一资本市场“狂躁”与消费市场、实体经济“冷静”之间的反差,经济学家认为,在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家对扩大生产和增加雇员信心不足时,QE2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果或许不会太理想。因为一方面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银行仍在紧缩贷款,另一方面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投资信心仍然不足,因而新增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将发生“梗阻”。
洪水外流
此外,该文章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漏洞,即在当前国际贸易、金融联系日益密切的开放经济体下,美元又具备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伯南克却没有提及QE2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
诚然,美联储身兼的是国会赋予的促就业、稳通胀的双重使命,但美联储QE2政策的国际负溢出效应却不容忽视,而美联储的高级官员对QE2政策的国际负效应却表现出冷漠态度。美联储重量级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达德利上月底称,自己主要关注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并不会花太多时间考虑美元币值,“美元自己会管好自己的”。
与伯南克使用“自由落体”描述美国经济走势的狭隘视角不同,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出版的新著也叫《自由落体》,但斯蒂格利茨在书中以全球视角警告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些国家只从自身利益考虑,而当前全球通过协调步骤来共同制定复苏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防人之心不可无,随着美联储再度“开闸放水”,其他经济体也要做好应对金融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准备。(记者蒋旭峰 刘丽娜)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