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更新不及时
多数信息都有时效性,其价值随时间而递减。就像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品发售信息。
网站可以承载的访问量可以是亿为单位,这一点银行网点是不能够与之相比的。银行基本服务、业务电子化,已经成为银行业的趋势。完全靠柜台提供和解决银行客户的需求,在效率和便捷性上,都会降低服务质量。不过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趋势,并没有被完全重视。
对于信息及时更新的考量,从新品发售信息,运行信息及到期产品信息三个方面,根据银行的具体情况进行排名。
16家上市银行中,5家对于新品发售信息更新不及时。而广发的新品发布栏目,还赫然挂着2009年发售的产品。今年以来,该行仅发行两只理财产品——不存在信息量过大、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对于产品终止信息,到期收益率等信息,监管层强调必须公示。在16家上市银行中,10家基本可以做到及时更新。
不过这种及时更新是相对的,由于时间和频率可自行设定,所以多数产品,仅能在运行完毕后获得最终收益的信息。投资类产品的净值,也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能看到一次。
兴业无论在新品发售信息上,还是产品的运行信息及产品终止到期收益等情况,均未做到及时更新。据展恒理财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该行前三个季度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74只,平均每个月发行20只左右,可是在银行网站上,不仅是销售新品,就连到期产品收益率和产品运行信息,也不完整不及时。
核心要素遮遮掩掩
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最大的诟病,就是投资方向不明。银行公布的产品投资方向,仅描述一个范围,类似于货币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由于现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多种投资品或者市场,公布投资占比可以看出这款产品的风险等级,但这种占比的公布情况更差。
16家上市银行中,交行的产品说明书相对来说介绍最为简单。投资方向仅是概述,很少提及投资比例,产品的风险等级等方面的介绍也不及其他银行。
本来,让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系列的零收益事件。这也是促使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等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提示重视的原因。
但目前的风险提示,更像是银行撇清自身责任的告示。
仔细阅读各家银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就会发现大篇幅的风险提示条款和免责条款,都是要求用户在风险上具有充分的认识,在出现零收益或亏损之后,投资者担负盈亏,而银行并不承担相应责任。
除此之外,就是产品说明书语言过于专业难懂。
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难懂,是投资者最常提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时间不长,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种投资品产品。另外,产品类型多,专用术语多,也让人难懂。
仅讲收益的就可以提到预期最高收益率,预期最低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实际到期收益率。对于收益类型的描述,又会划分浮动收益,固定收益。加上对于保本的描述,又会出现浮动保本收益,浮动保证收益、固定保本收益等划分。
翻看产品说明书,其中并没有任何专用词注解。不仅投资者看不明白,培训时间不足,专业性不够的理财经理,解释错其中含义也并不意外。理财经理由于介绍不当,最终被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
规范披露任重道远
农行金融市场部代客理财处处长李林,在去年一次某媒体举办的金融产品研讨会上,道出了银行理财产品不及证券产品信息披露规范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说,监管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另外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太多了。”
他同时说, “上半年大概全国个人理财产品在网上有3400多款,但上半年的基金其实没多少。如果说每一款产品都做非常详细的信息披露的话,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大正是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上“偷懒”的借口。
本次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综合排名,位居老末的交行,产品发行确实不少,据展恒理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前三个季度的发行数量来看,交行数量居第三位,月均发行90只左右。
不过同样是发行数量较大的工农中招,在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好于交行。
交行发行的产品类型,多为滚动发行的理财产品,产品形态变化不大,仅收益会随着市场利率变化进行调整,因此,这方面数据的更新很难称得上及时和完整。
长远来看,透明化、正规化、系统化将为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向,并比对基金和证券投资的信息披露方式。最终,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逐步建立健全,仅是时间问题。李雅琪
参与互动(0) | 【编辑: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