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货币战争”一词成为世界经济舆论的一大关键词。刚刚在华盛顿闭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各国探讨了汇率问题,但最终并未达成共识。这一问题将提交下个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可以预见,在全球经济脆弱而不平衡复苏的情况下,有关货币之辩还将是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
今年9月底,有媒体曝出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提出“货币战争”已经打响的言论。之后这一词汇被国际传媒广泛引用,特别是在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一些西方主要传媒的大肆报道下,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热点。
这里的“货币战争”指的是各国争相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以便让出口部门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保护或者扩大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近百年来的世界经济史显示,在全球经济出现大危机和大动荡之际,往往容易引发“货币战争”。
从经济现实来看,本次“货币战争”舆论的出现确有其基础。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和增长强劲,而发达经济体相对落后。根据IMF的报告,欧洲经济增长迟滞,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这一状况造成各国心态各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不满于自己的经济状况,千方百计寻求解脱之道。
美国的新一轮“弱势美元”政策正是引发本轮全球货币之争的深层原因。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今年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政治压力,尽快解决失业难题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首要短期政策目标。关联储在9月初的年度会议上开始释放比较明确的实施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经验显示,关联储定量宽松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将是美元贬值。
正是在这项政策预期下,各国掀起新一轮汇率干预。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讲,与其说是“货币战争”,不如说是汇率保卫战。
对于汇率之争,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原IMF副总裁斯坦利·费舍尔看得清楚。他在年会期间说,“货币战争”可能不可避免。新兴经济体在努力应对并非由它们造成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他表示,资本管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以色列央行就频繁干预外汇市场,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的观点更是犀利。他说,目前美国推行的向其金融产业不断输入廉价贷款的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毫无益处,但却会使世界其他地方陷入混乱”,“如果美国政府及其盟友仍拒绝承认这一简单的道理,货币战争就会继续升级”。
至于中国成为本次货币之争中的一个突出目标,一方面在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显要位置,另一方面,中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中采取的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引来一些发达国家的不满。简言之,作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希望中国能更多分担危机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年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有些国家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有其背后原因。比如,这些国家经济复苏不顺利,就业问题未解决好,民众和国会的压力大,所以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指责声音就多一些。但人民币升值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并不确定。随着未来经济复苏、就业恢复,一些 “噪音”也会随之平息。他呼吁,各国决策者都应“静下来”,考虑经济的根本性问题。周小川与央行副行长易纲年会期间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但要以“渐进的”方式。
IMF和世行年会并没有就货币问题达成一致。关于货币问题的讨论,将在下个月的韩国首尔20国集团会议上继续。至于届时各方如何博弈与妥协,目前尚不得而知。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的货币之争的确是个严峻问题,不过,“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相信会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记者 张军)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