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揽储是高压线,现在谁都不敢碰。”深圳一家银行高管出言谨慎。
9月17日,银监会严肃查处商业银行违规揽储行为,并点名通报了8家存在违规揽储问题的商业银行机构和个人。
事实上,违规揽储的现象存在由来已久,但在今年尤为突出。
去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天量放贷后,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资本金短缺的难题,加上今年监管层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执行75%的存贷比、叫停银信合作等系列监管举措之后,银行业流动性日渐紧张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而连续7个月的“名义负利率”,更成为促使部分银行违规高息揽储的直接因素之一。
内有流动性难题、外有监管严打之势,银行家们该怎么办?
1 违规揽储“暗流涌动”
“国庆节股市休眠,玩转手中闲钱——XX银行国庆7天理财产品,10月10日兑现。年化收益率2.6%—3.0%,助您假日理财无间隙。”今年国庆前夕,居住在北京不少市民接到类似这样的手机短信。
10月7日,记者来到该行一家营业部,个人客户部经理称该活动已经在9月底募集完毕,转而向记者推荐一款名为期限为172天的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至2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3%;2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为3.5%。
无独有偶,浦发银行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汇理财”的理财产品,其中一年期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55%到2.75%,门槛为5万元。此外,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均推出了假日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5%-3%之间,均高于现行银行2.25%一年期存款利率。
记者随后以存款客户身份,走访了多家银行营业部理财室,询问一次性存款100万元,能否获得相关优惠和返点,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银监会严禁违规揽储,没有任何优惠措施,但极力建议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
“在国庆节前,这种理财产品收益大幅提升,实际上暗藏玄机。”一位熟悉银行业务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在银监会近期专项稽查风暴之际,谁也不敢顶风违规,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银行对存款的争夺还是暗流涌动。”
从年初银行存款大战到近期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涌现,各家商业银行对存款客户的争夺的一直在进行。一方面面临固定储户的流失;另一方面还面临监管机构日显严厉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很缺钱”,已经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
本报曾在今年3月报道,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甚至明确将2010年定为“存款年”,不少银行都将拉存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甚至后勤人员也都有任务。
在银行资本金的高压下,来自总行下达的存款指标,也时常让存款客户和基层银行倍感压力。在现行的银行管理体系中,存款量属于基本考核指标,完不成指标就得降级,甚至面临下岗的风险。而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过大的存款考核压力,是导致银行存款业务出现违规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系主任赵锡军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实行分部门管理,存款部门、贷款部门和中间业务等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协调,很难把握风险的总体状况。因此,需要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违规揽储也存在区域性的差异。
近期银监会通报和媒体曝光的违规揽储案例,绝大多数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违规案例并不多。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指出,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产品比较多,居民选择投资产品也更多。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可选择余地比较小,存款压力比较小。
在存款资源相对有限的局部区域,“争夺存款”的竞争更是愈演愈烈。有时为了拉到一个存款大户,银行不得不暗地里使出存款返点、变相加息等违规措施。
参与互动(0) | 【编辑: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