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失业人数再创新高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美国失业人数再创新高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2010年08月21日 10:4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0分报道,自今年春天摆脱“最危险时期”以来,美国经济就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情况中。而19号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巨额的财政赤字仍然十分严重。

  新出炉的数据加深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忧虑。具体的情况我们来连线国际台驻美国记者韩曙。

  主持人: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天公布数据的具体情况。

  记者:失业率是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在当天公布的报告中,申领失业救济的达到50万人,比上周的数字高出12000人。这一数字是9个月以来申报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数据显示,自经济复苏以来,与奥巴马政府预期的企业会开始雇人的情况相反,目前许多行业又出现了裁员潮。在不景气的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裁员情况尤其严重。另外有数据显示,在号称“黄金州”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失业增加的情况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美国当天还发布了2010年度的财政赤字报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预算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计2010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为1.34万亿美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1%。这一数字比2009财年1.4万亿的数字略有下降,但仍将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财政赤字第二高水平。财政赤字的居高不下,也让许多经济学家对美国未来经济形势产生了更大的担忧。主持人:在两份报告出台后,美国舆论和政府方面有什么反应吗?

  记者:根据我现在的了解,美国舆论对失业数字的再度高涨感到尤其失望。截止目前为止,美国股市也因此应声下滑。近几个月以来,本来失业数字已经开始稳步下降,但现在再度攀升,显示出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这不仅是一个“糟糕的趋势”,而且是一个“异常糟糕的趋势”。而福克斯新闻台的评论说,奥巴马政府总说“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这样复苏也太缓慢了一些”。

  面对失业数字的高涨,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的度假途中专门发表讲话,表示新的就业数据说明现在“情况紧急”,并呼吁国会议员尽快通过新的就业刺激法案。奥巴马认为,目前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没有得到充分复苏,从而导致雇佣不够。目前应该尽快通过新的法案,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和各种形式的扶助,从而增加就业率。

  而许多人则担心,美国已经花费巨资刺激经济,这也是目前的财政赤字高涨的原因之一。而现在美国人正在对继续为刺激经济发展烧钱失去耐心。如果再继续为经济复苏砸钱,财政赤字可能再度攀升,最终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一大负担。美国公布的数据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就此黯淡,而这一美国媒体称之为糟糕的数据是否也会给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负面打击?下面让我们连线财经观察员叶檀女士:

  主持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财政赤字以及中东部制造业一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有恶化的迹象?

  叶檀:其实有一些是老问题,有一些是新问题,其实从美国的数据来看,确实是有喜有忧的,最近负面数据比较多,主要是美国初请失业金的人数在增加,说明美国的失业率没有在下降反而在上升。从失业率的数据来看的话,未来美国的经济恐怕不会太好。

  但是也有好的地方,比如说虽然说二季度美国的GDP是2.4%,但是它是连续五个月的一个上升,说明处于一个仍然是处于一个复苏的阶段。

  虽然说这个复苏非常非常的缓慢,那么对于美国来说,未来最重要的我想是两个指标,第一是实体经济的指标,制造业指标到底怎么样,从费城这边的制造业指标来看远远低于预期非常不好。另外一个指标是出口和房地产的指标,出口这一块的话,美国最近的贸易逆差还是在加大,所以对于美国实体经济来说的话,恐怕并不看好,未来很长时间美国的经济恐怕还是会在低谷徘徊,但是并不是一个金融危机时代的那样在一个负面区域里徘徊。

  主持人: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下滑,是否会给处于复苏阶段的世界经济带来负面打击?

  叶檀:我想不光是美国的经济的走向,从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因为现在全球的经济都是一体化的。如果说美国的实体经济和消费继续下降的话,那么恐怕这个以出口为主导的一些经济体和欧洲的经济体并不会太好。那么相比而言的话,恐怕还是新兴经济体表现会更好一些,而欧美的表现会比较差。美国我们已经说过了,那欧洲主要体现在主权债务危机,现在拉动欧洲经济上升的杠杆主要是德国,德国的实体经济和出口都不错,但是万一德国现在主要的出口地是在中国这些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的进口下降,对于欧洲来说是致命的。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