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银行家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是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经历阵痛,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宏观调整进入攻坚阶段等背景下召开的。会上,各界人士就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转型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唐双宁表示,如果以2008年9月雷曼破产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底”的话,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W”型由大写到小写的渐变过程。对于世界经济是否会出现由于欧债危机而引发的当年的雷曼现象。他的回答是:“没必然性,有可能性;可能性不大,但处理不好会加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刘连舸则认为,后危机转型以后,银行业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怎样提供多元化的,适合于中国本国国情特色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此外,银行业不但自己要发展,而且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易会满认为,面对当前金融、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业更需进一步加快转型。对转型的问题,他提出,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势在必行。如果不转型,今后中国银行业的持续盈利增长没有基础。而中国银行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加快信贷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二是怎么样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三是进一步加快从本土银行向国际化银行的转变;四是如何加快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提出,后危机时期商业银行的转型应该包括:第一,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化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足。因此,银行业应该在业务、客户结构、服务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转型。第二,要努力提高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水平。第三,银行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他同时提出,银行要继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承担更多的企业的公民责任。
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认为,虽然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同业的排名大幅攀升,但在体制机制和经营效率等软实力方面,中资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中资银行应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和加快步伐推进金融模式转型,着力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招商银行副行长尹凤兰认为,国际化是中国银行业的战略抉择。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银行业必须把提升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放在优先位置。一是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改进,关键是要有一套能够支持持续创新和不断改进服务的管理体系;二是银行业是各国严格监管的高风险行业,这一特性决定了银行业要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更应该以管理为前提;三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其在风险与合规管理上,在制度、工具、技术、系统等很多方面仍然值得中资银行学习。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