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带来的最猛烈冲击似乎已经过去,但欧洲的决策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周四,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在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后双双宣布,继续维持位于历史低点的利率不变,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为了尽可能削弱大规模财政紧缩给区内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进一步推迟政策退出的时机,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业界预计,英国要到明年第二季度才考虑加息,而欧元区则会保持利率不变直至明年第三季度。
欧元区推迟政策退出
特里谢领导的欧洲央行5日宣布,维持欧元区基准利率在1.0%的历史低点不变,这也是该行连续第16个月维持利率不变,此举在市场的预期之中。
相比之下,外界更为关注欧洲央行债券收购计划的下一步走向。在金融危机触底后,央行已在去年结束了6个月和12个月期的流动性出借机制,但依然通过7天到3个月的短期机制向区内商业银行提供廉价的无限量资金。今年5月份,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告急,欧洲央行又紧急宣布,开始史无前例地收购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债。
分析师表示,欧洲央行面临的考验在于,该如何妥善地向市场传达信息:一方面要减少向银行的无限制资金供应,一方面也要避免扼杀复苏或动摇投资人信心。
法国兴业银行的经济学家巴德尔表示,考虑到欧洲经济近期有所好转,加上欧元已自低点反弹,央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开始考虑撤出非常规的政策措施。随着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减轻,自6月初以来,欧元兑美元已累计反弹10%,欧洲股市同期上涨7%左右。
但巴德尔也表示,出于对经济重返衰退的担忧,央行在考虑退出时会异常小心。他预计,欧洲央行可能在今年余下时间逐步着手退出。对于央行可能逐步撤回多余流动性的预期,已经推动欧元区银行间3个月拆借利率自5月底以来累计上涨20个基点,至0.9%的一年高点。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亚克斯表示,欧洲央行事实上已经在逐步缩减债券的收购,只是在现阶段,要重启退出策略还“为时太早”。
分析师表示,对央行来说,太早启动紧缩的一个最大风险就是欧元区已经开始的严厉财政紧缩行动,后者可能威胁到今后一段时间区内经济增长。
加息或到明年第三季
第二季度,欧元区前几大经济体之一的西班牙失业率飙升至20.1%的十多年高点,出口前景也不容乐观。央行还承认,即便在第二季度,区内银行的惜贷情绪依然浓厚。
野村国际的经济学家彼得表示,他预计欧洲央行会在明年年中之前一直保持现状。“市场神经依然紧张,央行希望确保流动性的回收逐步推进,不能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惊扰。”
除了财政紧缩,欧元区经济仍面临其他不少不确定性。比如银行业的前景,尽管之前官方发布的压力测试结果好于预期,但民间仍有不少质疑,认为欧洲银行业可能因为主权债的问题而面临较大融资压力。另外,民间的消费活动依然低迷,亦可能阻碍经济的持续复苏。而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的放缓,会在多大程度上波及欧洲仍未可知。
汤森路透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70多位分析师的预期中值为,欧洲央行会在明年第三季度前维持利率不变,与6月份的前一次调查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查中没有一人预计央行会在今年年内加息,而在一年前,还有逾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央行会在2010年加息。
英国或扩大债券收购
同样在周四,英国也宣布了最新的利率决策,结果如大多数人所料。央行在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的同时,也继续将债券收购规模保持在2000亿英镑(3180亿美元)。
与欧元区不同,英国当前的通胀水平已经超过警戒线。自去年12月以来,该国的通胀率一直在2%的官方目标上限以上。6月份,英国的通胀率达到3.2%。金恩近期表示,明年的大多数时间内,通胀率都会超过目标上限,主要因为销售税上调等因素。
尽管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对通胀风险有不同看法,但央行行长金恩却坚持认为,英国的基准利率要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回归到正常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央行的犹豫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增长依然面临的诸多挑战。就眼下来说,英国经济主要面临两大考验,一是国内巨大的赤字削减计划,二是其最大贸易伙伴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英国有着G20中最高的财政赤字水平,占GDP的比重高达11%。根据卡梅伦政府的计划,今后四年英国政府每年将削减政府开支320亿英镑。
在通胀压力凸显和财政紧缩迫切的双重因素夹击下,当前英国央行内部对于何时启动加息有着较大的分歧。部分成员已连续多次投票支持加息,以压制通胀;但也有人认为央行应该进一步扩大收购债券的规模,以刺激增长。
前英国财政部官员贝尔表示,金恩领衔的英国央行会愿意忍受更高的通胀,把注意力集中放在确保经济复苏上。
巴黎银行的经济学家克拉克表示,面对再次出现衰退的威胁,英国央行可能会考虑采取更多的宽松措施,比如扩大债券收购的规模。他表示,在政府收紧财政的同时,货币政策必须同步跟上以确保经济不至于太快下滑。“当局目前对通胀无能为力,唯一该做的是阻止衰退的再次出现。”
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略早于欧洲央行。(记者 朱周良 )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