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程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5年时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汇改的主要任务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弹性的调整;而在危机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主要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个阶段是在世界各国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之后,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在汇改的第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缓慢的升值过程。汇改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49%,2006年和2007年的升值幅度扩大到3.35%和6.9%,2008年前7个月的升值幅度更是扩大7%。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人民币汇改的重要内容变成了危机应对,在危机期间巨大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这种稳定对于打击投机资金、促进经济恢复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都有积极意义。
与汇率水平和弹性调整相伴而生的是外汇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也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汇改期间,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丰富和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为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方式提供制度基础。
效 果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首要成果是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日间波动幅度逐渐扩大。从2007年5月21日央行宣布扩大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限制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不断扩大,虽然期间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但持续贬值的情况也间或出现。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在2009年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302个交易日内,有164个交易日升值、134个交易日贬值、4个交易日持平,汇率水平保持在6.81-6.85之间,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被打破。
外汇市场建设同样有巨大进步。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总数达到276家,远期、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会员分别为73家、71家和20家。与此同时,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也更加完善,2006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竞价和询价交易中引入做市商制度。另外,市场的交易品种也不断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从原来单一支持即期交易拓展到支持远期、掉期、货币掉期等多种衍生品交易。
在外汇市场之外,汇改还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支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固定汇率制度客观上对于外向型经济形成保护作用,虽然出口企业在这种制度下更加容易保住利润空间,但要想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显然无法永远依赖出口拉动。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