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这句话用在农行身上再恰当不过。
屈指算来,从2004年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至今,在杨明生、项俊波两任行长治理下,农行股改已历时六年。如今,这场漫长的马拉松终于迎来终点:今日,农行A股在上证所挂牌,明日,H股在港交所挂牌。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突然,就在今年2月,农行还曾发表声明称,尚无明确的发行上市计划。若从6月9日通过发审会算起至7月15日挂牌,农行上市仅花了36天,称之为闪电上市毫不为过。
十六字方针
农行股改的原点起自2004年,彼时,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时均在积极备战股改,但均未上市。
1999年前后,在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近1.4万亿元不良贷款之后,高层确定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方向,即“财务重组、引入战投、公开上市”的改制路径,并由中行、建行两家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
此背景下,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未获通过。事实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监管层考虑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保留一家服务“三农”的商业银行。因此,曾一度是专门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农行接下“三农”担子合情合理。
很快,建行、中行股改进展顺利,二者分别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6月完成IPO,工行也于2006年10月成功上市。在着手启动服务“三农”工作的同时,农行也开始了股改的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9月,农行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层面组建股份制改革办公室。
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锤定音”,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
这也即是说,高层在给农行定下“整体改制”基调的同时,也给农行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把握好“三农”业务和商业化经营的平衡点。而这种探索,世界范围内鲜有成功案例。
项俊波时代
或许是出于加速农行改制的考虑,在确定改制十六字方针仅5个月后,农行高层即发生重大变动。
2007年6月,央行原副行长项俊波调任农行,接棒股改,原行长杨明生改任保监会副主席一职。农行步入“项俊波时代”。
事实上,十六字改制方针确定后,农行系统内,部分人对服务“三农”仍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其他三大行都只做城市业务,让农行单独承担“三农”重任不公平。
项俊波到任后,借年中工作会议之机,提出并且详细阐述了三个核心问题:要不要服务“三农”,服务什么样的“三农”以及怎么服务“三农”。
效果立竿见影,2007年年中会议之后,农行系统再无抱怨之人。2007年9月,农行在吉林、安徽、福建、重庆等八个省(区、市)启动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
进入2008年,农行又启动“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以期用事业部的组织形式破解服务“三农”难题。与此同时,其他股改工作亦在稳步推进,外部聘请德勤进行审计;内部启动财务、风险管理、IT等多项改革。
2008年10月,农行再次上报的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通过,11月,汇金完成1300亿元等值美元注资。随后,农行股改迎来首个标志性节点:2009年1月9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创立大会,注册资本2600亿元。
在此期间,巨额不良资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经财政部批准,农行按账面原值剥离不良资产8157亿元,财政部以无追索权方式购买该等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农行不良贷款率从2007年末的23.57%下降至2008年末的4.32%。
今年6月,农行举办的首场机构推介会上,项俊波回忆称,到任农行之后,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推进“三农”业务、全面梳理风险管理以及搭建人力资源架构等。
闪电IPO
粗略来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无外乎三个阶段:财务重组、引进战投、实现上市。2009年初,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久,所有股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战投方面,农行早已确定除了社保基金之外,上市前不再引进其他战投。
此后,尽管外界频频传出农行即将上市的消息,但事实上,农行IPO进程迟迟没有启动,就在今年2月,农行还在其网站挂出声明称,农行尚无明确的发行上市计划。
情况在4月份出现转机。4月13日,农行股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举行会议,讨论农行上市事宜,央行、银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和农行等相关部门人士参会。会议表示,要加快农行上市步伐。
农行IPO开始急速前行,4月下旬,农行透露,打算A+H两地上市,且已经遴选了9家承销商,其中A股4家,H股6家。
此后,农行上市的速度超过所有人想象。5月,曾有农行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当时,上市相关部门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准备上市材料。
随后,6月9日,农行顺利通过A股发审会,不久H股也顺利通过。拿到证监会批文之后,路演、询价、定价所有的规定动作,农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好事多磨,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农行终于成功实现上市,并且创下了全球融资额最大的历史纪录。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