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将于7月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挂牌上市。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农行展开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收官之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农行的上市时机、投资价值、境外战投、“三农”业务、未来前景等成为市场和投资者热议的话题。对此,农行给予清晰的解答,从中也折射出农行改革过程中的艰辛与信心。
农行为何选择此时上市?
银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具体时机,取决于对改革进程的统筹把握、上市准备工作的进展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市场环境只是因素之一。
资本市场复杂难料,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最佳时机”。年初市场还可以,后来出现了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中央依然推进农行上市,不仅显示出对农行的充分信任,也反映了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决心。
事实上,工行、中行、建行股改上市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治理、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显著增强。农行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股改上市已筹备多年,此次公开发行启动迅速但并不仓促,虽然发行成功极具挑战性,但在股市波动情况下农行稳步推进,水到渠成。
全球最大IPO是否物有所值?
农行并不刻意追求最大IPO,而是力争成为优秀IPO。A股和H股发行价格定在每股2.68元和3.2港元,并行使超额配售权,是农行与投资者的共赢。
对于此次发行价格,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充分考虑了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利益,也充分考虑了后半年乃至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及农行内在增长潜力。
农行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分红比例高。从农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农行未来三年实行35%至50%的分红比例;2009年农行实现净利润650亿元,2010年预测净利润约829亿元。事实上,农行今年上半年各项业务的增长形势已超出预期。
为何没有引进境外战投?
农行现在面对的市场环境和情况已经与当时建行、中行、工行不一样。
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战投的意义和作用都在发生着变化。农行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收官之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得到海内外实实在在的认可,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农行只是引进了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而没有引入境外战投。
已与农行开展战略合作的,既有商业银行,也有业务资源互补的跨国公司,英国渣打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美国ADM公司和澳大利亚澳七集团等均与农行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时,按市场价格在IPO时引入境外合作者,避免了过去银行股遭“贱卖”的质疑。同时,境外合作者也愿意长期持有农行股票,并实行业务合作,可以说这是对引进境外战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三农”业务是优势还是包袱?
县域金融对农行来说是优势而不是包袱。农行的县域金融业务经过近年来的重组剥离以及一系列改革之后,其变化可用“翻天覆地”一词形容。2007年至2009年,农行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分别为94.34亿元、134.44亿元、209.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9.0%,高于全行30%的水平。2009年农行县域税前利润同比增速55.8%,今年一季度更达到85.9%。
从盈利前景来看,农行县域金融业务也展现出向好态势。一方面,农行县域金融业务2008年和2009年的存贷款利差分别较全行高55个基点和29个基点。另一方面,随着农行对成本收入比的控制,以及贷存比的逐步提高,农行县域金融业务未来的盈利能力大可期待。
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什么?
农行股改上市,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行上市后,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会得到增强,外部的监督和约束将有助于提高农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公司治理得到提升,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会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产品创新,同时农行企业文化也将在员工中产生更大的凝聚力。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行IPO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国际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凸显了中国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新活力。
而成长性好的银行股票进入资本市场,将为投资者多提供一个选择,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获得较好的回报。农行上市后,银行及整体金融板块在A股市场的地位会得到加强,作为大盘蓝筹股为稳定市场波动将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 刘诗平 吴雨 刘琳)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