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12个月内,中国平安北京市场资深客户经理人赵小东实现了个险标准保费750万元的业绩,然而,借助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750万元的个险标准保费业绩,只是“冰山一角”:此
前的12个月内,赵小东为中国平安“综合开拓”了10余名证券客户,这些客户在平安证券的交易量超过了4亿元、存在平安信托名下的资产近千万元、平安养老名下的年金业务近300万元、拥有平安银行数百张信用卡。
“这些客户的综合理财规划中,保险只是一个部分,今天的寿险营销员如果只懂得寿险,无法满足客户的一揽子理财需求,不可能提供全方位、最大化的金融服务,但在10年前,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仅仅销售个险产品就足矣。”14年前从副主任医师岗位转战寿险营销市场的赵小东对记者坦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是市场化经济催生了消费者的综合化理财需求,传统意义的保险营销员,如今需要熟悉各类金融工具,并运用这些工具对个人金融性资产提供合理配置的建议和方案。而中国平安,恰恰为她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从中国平安走出的“金控模式”,到泰康人寿秉持的“深耕寿险”战略;从中国人寿坚守的“城乡并重”,到诸多险商开辟的“蓝海战略”;从众多公司沿袭的“现金分红”模式,到新华保险领衔的“保额分红”思路,保险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行业,正逐步摆脱经营模式及产品、服务的“同质化”,差异化发展已经萌芽、生长。
经营差异化:“做大蛋糕”和“分割市场”
传闻在成为现实之前,往往比现实更具有“杀伤力”。
“保监会近期可能批准近20家保险公司的成立申请。”从若干家寿险公司高管口中记者获悉此传闻,这些高管们言辞之间,多的是一份忧虑和压力——竞争对手骤增的传闻,让这个原本就有些“躁动不安”的市场,平添了焦虑的情绪。
“和企业同志交谈过程中,有的同志感到新公司不能再批了,理由是现在竞争太激烈了,企业生存很困难,但我觉得,这只是看到了一面,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市场本质,现在市场空间太大了。”就在此前召开的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如是直言。
他特别补充说,如今审议新企业时,针对区域性公司,首先会限制其“只能在本省范围内经营几年”,其次强调“有自身的特点”,尽量从一开始就避免形成同质化的模式。
当前120多家法人机构中,不乏经营模式的同质化倾向,但市场已逐步显现出差异化的经营趋势。
在“金控道路”上一枝独秀的中国平安,10余年精心打造的综合金融平台,已经逐步显现出成果:2009年年报显示,中国平安产险保费收入的14.5%、新发信用卡的56.5%、新增银行公司业务存款的10.4%均来自交叉销售。
自2007年起,中国人寿从“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定位转向“打造国际顶级保险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除寿险及投资业务外,目前产险、养老金业务早已上马——做大做强保险主业,成为中国人寿,乃至中国人保的经营思路。
率先试水保险业首个养老社区不动产投资的泰康人寿,则明确提出了“深耕寿险产业链”的口号,专注于寿险业务以及有助于延伸寿险产业链的服务项目;类似于华泰人寿这样的中小型或中外合资保险企业,除据守一线城市外,则明确表态将定位于二、三线城市,从市场缝隙中寻求发展空间。
“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依靠营销层面的价格竞争,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必须通过拓展竞争领域、提高竞争层次、丰富竞争内容,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吴定富说,现在保险公司在增加,市场规模也在扩大,但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还不多,蛋糕并没有做大,多是在分割市场,因此要提高经营差异化的水平,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管理模式,来拓展保险业的发展空间。
产品同质化:规模和价值的博弈
一场自上而下席卷全行业的“调结构”,让保险业开始将业务价值置于与保费规模同等重要的“天平”上,在这场规模、价值的博弈中,监管者倡导的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数字显示,深入推进结构转型的2009年,寿险全行业保费增速为10%,远低于2008年50%的增长速度;坚守这一转型策略的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寿险巨头,月度保费增速一度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保费增速依然放缓,如中国太保个险新单保费4月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中国人寿营销10年期以上期缴业务的结果,亦导致新单增速放缓。
当然,中国人寿2009年几乎全年主推10年缴费期期缴产品的另一项成果,是新单期缴保费占新单期缴总保费比例的大幅提高,并实现一年新单业务价值近30%的增长速度。
在这场博弈中,中小型法人机构往往在成立之初既采纳主流的价值导向,在价值导向的考核体系下,以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区域定位来赢得规模,在他们看来,规模是自身实现“扭亏为盈”目标的必要前提之一;同样对于寿险巨头而言,既有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服务平台等,有助于自身坚守并扩大市场份额,在改善业务品质的同时,规模亦是检测自身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结构调整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统计的结果,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这不应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我们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当发展则发展,当快则快。”在华泰人寿董事长王梓木看来,管理成本低、经营效益好的业务,未必和哪一条渠道有必然联系,即使在银保渠道,也可以经营有效益的业务。
是看重规模,还是看重品质,或者两者并重?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类市场主体都希望以丰富的产品线应对竞争格局,由此带来了保险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但随市场的成熟和企业对保险需求的细分,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正在显现: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为首的保险商,将分红险确定为企业的主力品种,着重打出“保障牌”;中国平安从以万能险为重心,正转向万能、分红并重,在突出保障功能的同时,更愿意兼顾消费者的理财需求,综合金融平台的搭建,更极大提升了平安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的能力;专注于“深耕寿险产业链”的泰康人寿,则明显打出了保险保障的“家庭牌”,创造性提出“一张保单保全家”的消费理念;太平人寿专为少儿群体开发防范白血病风险的保险计划,保障重点进一步明确;华夏人寿则提出重疾险的“二次赔付”理念,以实现保障功能的最大化;华泰人寿专门针对家政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开发相适应的保障计划,等等。
吴定富指出,“提高保险产品的差异化水平,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保险业的广泛需求,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显然,“广泛需求”的全新定义,与“做大蛋糕”而非“分割市场”的监管要义相契合。与此同时,在保险产品易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服务水平的差异化提上了议事日程,推动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益,以此确立竞争优势。记者 方华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