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公布 《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政策层力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展现无遗。在昨日(7月7日)举行的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金融行业要进一步探讨 “如何使人民币更好的走向国际,成为国际货币中一个新的受欢迎的货币”。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
各家金融机构也在为即将到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布局。7月6日,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中信银行国际”)宣布在香港发行首宗离岸人民币存款证,发行总额5亿元,期限为1年,票面年利率2.68%,面向机构投资者。
存款证是一种可提供固定收入的投资,客户可在每季、每年或是赎回日,获取预先保证的利息回报。存款证可赚取较一般储蓄和定期存款更高的利息,而且可于到期日全数取回本金。
先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摩根大通中国资金及证券服务业务主管罗丽莎曾表示,海外人民币投资途径有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而此次离岸人民币存款证的推出,无疑丰富了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
除了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外,其他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尝试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7月1日,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5家本地外资法人银行取得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境内代理银行资格。6月27日,香港首家非金融企业宣布将发行人民币债券。
香港成为离岸中心
由于内地仍然实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于是香港被业界视为最适宜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兴业银行资金运行中心蒋舒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地位上看,香港是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在地理位置上看,香港又毗邻东南亚,后者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上拥有较大的顺差,其手中持有较多的人民币,从而产生了人民币投资的需求。
有分析指出,理想的过程是,循环的渠道自香港开始,从严到松,逐步地把这个渠道按照可承受的范围扩大。在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前提下,稳步推进改革。
另外,从人民币跨境清算上看,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下文简称 “《管理办法》”),香港是一个重要的通道。目前,人民币跨境清算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内地商业银行通过在香港或澳门的代理行进行,而另外一个渠道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国外银行互相开立账户,并进行本币互换。与澳门相比,香港在经济总量和贸易额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选择第一种渠道进行的清算都要取道香港。
探讨跨境清算的“第三种模式”
记者从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清算部门人士处了解到,除了《管理办法》提到的两种模式外,央行支付司也正在讨论一种新的清算模式,其可能架构是将我国央行清算系统的终端与国外央行的系统相连接。国外商业银行可以直接通过该国央行的清算系统与我国的清算系统相连,这种模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管理层和银行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讨论,而美国的国际清算“CHIPS”系统将会被作为主要的参照对象。目前,美国拥有两个清算系统,一个是用来交拨国内头寸的“FEDWIRE”系统,而另一个就是“CHIPS”。出于对金融安全的考虑,国外银行可以加入“CHIPS”系统,但不会进入“FEDWIRE”系统。
“我国目前只有一个大额清算系统,考虑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如果要发展第三种清算模式,有必要建立另外一个国际清算系统。”他说。(由曦 )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