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楼市和股市的火爆已经让很多银行的存款出现较大的波动,目前存款的流动性和趋利性使得银行要警惕目前存款存在的流失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存贷比过高也困扰着银行。2009年初放松的存贷比75%的监管红线将于2010年6月底回归。不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膨胀过快,纷纷逼近甚至逾越“红线”。存贷比的不断攀升让银行吸存的压力骤增。于是,便出现了揽存手段和规格都双双升级的现象。
从已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居高不下,其中深发展以79%位居第一,交通银行也达76%;国有四大行中,中行存贷比达72%,工行、建行也已达60%;以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存贷比则各达74%和64%。
除此,外资银行压力也挺大。由于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本来就少,存贷比趋高实属必然。目前多数外资行的存贷比仍接近100%,只有汇丰和花旗两家银行的存贷比低于75%。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外资银行存贷比也应在今年6月30日前达到不得超过75%的水平。
所谓存贷比,即是银行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从银行盈利角度看,存贷比当然是越高越好,因为存款要支付利息,即通常所说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基数很庞大,贷款却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差。但从银行抗风险角度看,存贷比则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储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相当的库存现金作存款准备金,一旦存贷比过高,剩余资金就会不足,严重时会导致银行发生支付危机,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因而,为防止银行贷款过度扩张,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为75%。
一方面,大量的信贷放出去,急需做大存款“分母”,以拉低过高的存贷比;另一方面,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又让银行资金头寸更为紧张。甚至连一度被视为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的国有银行,也频频传出大规模再融资计划,这从侧面凸显了信贷“泄洪”之下银行“差钱”的境况。由此,各家银行卷入揽储大战也就不足为怪。
揽储已突破政策底线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新增贷款,一边是银行紧张的头寸,监管层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严格要求让部分银行“全员揽储”。在这场悄然展开的揽储大战中,为了争夺客户,一些银行屡屡踏上了政策禁区。
中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利率制度,由央行制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禁止银行擅自提高利率揽存。
几年前,银监会就已经出台文件,对返点、回赠等方式揽储定性为“变相高息揽储”严加限制。
央行发布《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各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央行的多次大动作,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需要加大吸存力度,但由于都是私下暗中交易,对银行系统来说增加了风险。很多业内人士也担心,此种现象会导致市场混乱,客户经理与熟悉客户之间的这种频繁操作也容易衍生出内部监管漏洞问题,有较大的风险存在。
为了吸引存款,银行往往放松了对风险的控制,比如银行以汇票的形式给企业放款,企业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按七折开出承兑汇票,企业再将钱存入银行,如此反复,银行存贷款增加了,企业也获得了资金,双方各取所需。但银行往往不会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银行很容易背负风险。
由于不少银行都将拉存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为达到揽存目标,一些客户经理经常会让老客户配合,在银行考核前存入一笔资金,考核后再取走。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对社会无害,但久而久之,很可能滋生出违法行为。
从一系列金融大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犯罪路线图:疯狂揽存-勾结“内鬼”-制造假凭证-挪用(或诈骗)资金。而路线图的起点便是“疯狂揽储”,在银行客户的长期配合中,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不会配合出一点“另类的默契”。
或许,这些做法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竞争总会出现新变数。只是这种资金游戏不见天日,没有法律保障,只要能保持运转,各方皆大欢喜,如果一旦破裂后,最终埋单的只有银行。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