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多日来的“揽储大战”不断提醒着吃紧的资金面,最新市场消息传出,已经过五年漫长试点的资产证券化最终可能迎来解禁。不过目前这一期盼仍未得到最终批复,业内人士各说各的。
尚未获最终批复
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双重效应,导致银行业流动性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吃紧。据WIND统计显示,6月1日至29日,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在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10658.9454亿元;而在此前5个月中,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全部是资金净拆出。
而如果资产证券化放行,这一状况能够得到很好的 “解围”。“目前央行和银监会已经共同修改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并且上报了国务院,取消之前几家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其他机构参与此项业务。目前新的方案已经报至国务院待批。”消息人士指出,这次修订主要针对取消试点并对其他金融机构放行,拓宽可以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
有分析人士认为,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时机似已成熟。在此之前,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一直走得很艰辛,不过最新消息表明,政策支持或将使这项创新业务 “柳暗花明”。内部人士透露,央行打算取消资产证券化试点,这就意味着资产证券化将不再被局限在试点的几家机构,而是扩展到大部分金融机构去运作。
关于取消试点方面,据了解,此次政策内容完善过程中,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焦点之一。在资产证券化的5年试行之中,银行一直是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者,使得风险不能有效分散化。据称,如果国务院同意,包括外资投行、保险等一系列机构或将能参与此项业务。而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将不仅仅只有建行和国开行有资格参与。
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前景,目前形成三种声音:一种认为,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资产证券化要承担较大责任,因此需审慎开展试点工作;另一种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必然要走的道路,目前各方面条件已成熟,符合条件的机构就可以运作资产证券化;第三种则认为,前两种选择都没有法律依据,应当先完成立法,再来讨论资产证券化的未来。
原则“适度但不过度”
而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之路颇为漫长。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
对于放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了认可。“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都出现了负债和资产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去年天量放贷使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监管机构目前又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产证券化如果能够放开,“对于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一家外资银行行长则表示,目前银监会屡屡喊停的贷款理财产品实际是将表内贷款以不甚合规的方式转至表外,没有流动性、不透明、不规范,而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能够以规范、风险可控的方式拥有表外贷款。“资产池里有什么东西、承托人是谁、评级如何都一目了然。”他指出。
不过,从最新的官方消息看,银监会仍然表示要坚持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明确禁止过度复杂的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严格控制不良资产和没有稳定现金流资产的证券化。“另有两个原则吧,首先产品结构要简单、透明,同时要严格控制产品杠杆率;此外,产品要服务于实体经济需求。”内部人士表示。(朱倩婷 记者 崔烨)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