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后世博”规划要有自己的风格,希望能成为市民安静思考、休闲的好出去。昨天(21日),昆士兰科技大学与同济大学城市最佳实践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参与负责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后世博规划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师协会昆士兰分会会长、昆士兰大学副校长保罗·格林非尔德教授接受本报专访,分享了当地“后世博”规划经验。
图片展分享“后世博”经验
作为澳大利亚第二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与上海分享世博会后的发展经验。保罗教授介绍道,本月20日开始,“感受昆士兰州的魅力与精彩”在上海城市规划馆5楼进行为期十天的展出,70幅重现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盛况和世博会址后续规划开发的珍贵图片。
同为河畔之城,上海与布里斯班在世博会的选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图片展览再现当地“后世博”的规划经验。保罗教授表示,由于两座城市都有河流流过,而且河道弯弯曲曲,初到的游客会找不到方向。在南岸开发过程中,整个沿河区域,都能乘轮渡,顺着河流参观。
世博结束后,如何对世博会址进行可持续的合理规划?昨天,来自布里斯班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同济大学的有关规划设计专家们进行小组研讨,分享布里斯班 “后世博”规划经验。
居民生活方式因世博改变
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吸引的观众超过1800万人次,比当时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还多。布里斯班世博会的会场建于布里斯班河的南岸地区,原先南岸所在地,都为厂房,时常受台风、洪水侵袭,1974年,一场大水给这个地方带来摧毁性破坏,此后政府将地收回,并作为世博会的场地。
世博会后,园区被改建为充满活力的休闲、商业和娱乐中心南岸公园,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享受城市休闲的最佳去处。南岸改建项目推动了整个布里斯班城市的发展。1988年的世博会后,布里斯班人的生活也悄悄发生改变。以前,当地的居民习惯居住在城市独栋的房子里,喜欢在家活动。世博会的召开,给当地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也让当地居民越来越接受户外、咖啡厅等开放式的休闲生活方式。世博会结束后,世博会的土地应该怎样利用?这一问题曾在布里斯班引起激烈的讨论。考虑到当地人对休闲生活的喜爱,世博会场区得以保留作为公共资源。
人工沙滩成年轻人交友场所
随后,昆士兰博物馆、科学中心、音乐厅、图书馆、现代艺术展览馆也坐落于南岸公园,构成了布里斯班市的休闲、商业和娱乐中心。
在布里斯班后世博建设规划中,设计师们很少搬动原有的建筑,并模仿澳大利亚生态,人工种植很多植物,挖掘小溪,甚至在河边建起了人工沙滩。现在,南岸沙滩也成为当地居民男女青年交朋友、约会的热门场所。
世博会结束后,尼泊尔将自己的场馆作为礼物赠送给当地政府。如今,惟一保留的场馆内的布置仍和当年一样,仍有大量游客去参观。尼泊尔馆外也成为很多年轻人拍婚纱照的热门场所。
保罗建议,上海后世博建设首先要找到自己城市的风格,然后一定要环保,让身处其中的市民感觉舒适惬意。(杨玉红)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