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德国城市弗莱堡公布其修建核电站的计划,但在遭到市民的强烈抵制后只能作罢。没了核电站,城市能源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弗莱堡人想到了当时还不是很成熟的太阳能,没人知道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转眼近40年过去了,当初的选择被证明是明智的,太阳能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弗莱堡也被称为“太阳能之都”。“弗莱堡如今也被称为绿色之都,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也不是种树造林这么简单。 ”弗莱堡案例馆馆长陈炼说,40年磨一剑的弗莱堡来到世博会,以它的经验告诉世人,打造一座环保城市,需要超前的目光、长远的规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
放弃建核电站使用太阳能
20世纪进入70年代后,世界对于能源的需求大增,建造核电站在当时颇为流行,德国城市弗莱堡计划在当地建造一个核电站,以满足能源的需求,但这一计划遭到弗莱堡市民的强烈反对。
核能的反对者主要担心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以及核废料造成的污染。“弗莱堡位于黑森林地区,这里的居民民主观念比较强烈,因此在修建核电站的问题上始终不肯让步,政府一直没有把核电站造起来。 ”陈炼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这场抗争有了结果,政府最终放弃修建核电站的计划。
核电站不造了,但能源问题还需要解决,弗莱堡人经过考虑,发现弗莱堡位于德国日照最充沛的区域,是一个适合发展太阳能的地区,于是这一无污染的新能源成为了发展方向。太阳能技术在当时仍较为落后,弗莱堡在这一方面也没有深厚的基础,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也有人质疑这条路是否能够走得通,但经过深思熟虑,弗莱堡还是选择了这个新兴的行业。当时弗莱堡提出的计划是,不仅要使太阳能成为能源的来源,更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产业。
“增能房”建筑获政府补贴
在发展太阳能产业的过程中,德国人严谨的性格展露无遗。弗莱堡并没有急于引进技术把想法付诸实现,而是先制订了一项长期的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太阳能技术的科研教育机构首先被建立起来。
弗劳恩霍夫是德国著名的研究机构,弗莱堡将它研究太阳能的分支机构“请”了进来,于是弗莱堡拥有太阳能研发基础,并能源源不断的产生专业人才。在研发教育机构被设立后,太阳能制造、安装、应用等行业机构也纷纷建立了起来,弗莱堡拥有一条太阳能技术的产业链,使得太阳能技术在弗莱堡飞速地发展。
在鼓励市民使用太阳能的方面,弗莱堡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如果市民被修建成为“增能房”的建筑,他们将会获得政府的补贴。
“‘增能房’好比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场,它所获得的电能不供给自己使用,而是汇入电网,政府就出钱‘收购’这些电能,建造‘增能房’就成为一种投资。 ”陈炼说,在政府的支持下,市民修建太阳能建筑的积极性大增,于是太阳能产业链在当地得以蓬勃发展。
当这一切已经进入轨道后,弗莱堡市政府又将“国际太阳能协会”的总部请了过来,这无疑是一张城市名片,从此弗莱堡被称为“太阳能之都”,每年都会举行规模浩大的太阳能会展。这一产业带来了上万的工作岗位以及每年数亿欧元的盈利。弗莱堡也成为了世界上少数依靠绿色环保产业振兴的城市之一。
从太阳能之城到绿色之都
在成就面前,弗莱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从太阳能之城发展成理想中的“绿色之都”。
“在一次采访中,第一次提出了绿色之都的概念,然后被沿用至今。 ”陈炼说,所谓“绿色之都”是一座城市在硬件设施、支柱产业、教育、政治以及居民意识等方面贯彻环保理念的一种整合。
在弗莱堡,目前的执政党是以环保而著称的“绿党”;节能环保建筑在弗莱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一个名为沃邦的社区,是欧洲环保社区的典范;弗莱堡市民的环保意识很强,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很低,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引导市民使用公交出行,人们以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而包括太阳能在内的绿色环保产业更是弗莱堡的主要经济支柱,由于与环境和谐共处,弗莱堡的自然风光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旅游业也得以蓬勃发展。
“而达成这一切并非易事,而是经过40多年的积累,城市决策者必须拥有超前的目光,长远的规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陈炼说,打造环保城市,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随性而为,必须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开始做起,虽然这一过程也许漫长,但考虑到城市将在更长的时间里因此受益,这些付出是非常值得的。(李一能)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