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现场:台湾《金锁记》“把张爱玲带回了上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现场:台湾《金锁记》“把张爱玲带回了上海”
2010年06月19日 2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上海6月19日电题:台湾《金锁记》“把张爱玲带回了上海”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作为上海世博会“台湾文化周”的又一部好戏,台湾国光剧团19日晚在沪献演脍炙人口的创新剧目《金锁记》,上座率极为理想。

  由台湾第一梅派青衣魏海敏挑大梁,且是张爱玲的小说第一次被搬上京剧舞台,光是上述两点就噱头十足,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1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既兴奋又期待地说:“我们把张爱玲带回了上海。”

  台湾创意编导 虚实叠映

  “原来京剧还可以这样演,”外界的评价叫人对这出新派京剧心生好奇。据王安祈介绍,京剧《金锁记》处处凸现了台湾编、导、演的创意。“张爱玲的出色不在于讲故事,而是她漂亮的文笔,但文字的力量怎样搬上舞台?”王安祈说,为了表现小说中的意境,《金锁记》采取一种虚实叠映的方式,不全说故事,用的是时空交错的方法,导演在镜头运用上也很有“蒙太奇”效果,这些在传统戏曲中都很少见。

  2006年在台首演之后,《金锁记》的票房一路飘红,并深受当地年轻观众欢迎。“之所以将它搬到上海,一来是因为张爱玲与上海的渊源,二来我们也希望看看两岸青年观众的欣赏口味是否存在差异”王安祈如是说。

  全新意象营造 诡异幽丽

  “如果《金锁记》能进入大陆‘春晚’,3分钟唱段你掐哪一段?”王安祈曾遭遇到这样的提问。不过,在她心目中,《金锁记》就是一出完整的戏剧,是不能被拆碎的。“不止是我们的戏,其实每一部戏都不能被拆碎,”王安祈说,现在的观众已不再满足于欣赏京剧当中的某一个唱段,唱、念、做、打外加服装与灯光,观众看的是其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就像《金锁记》,我们创造的是与张爱玲小说相匹配的一种意象——华丽而苍凉”。

  说起对此次演出的期待,戏剧学系教授出身的王安祈很谦逊:“我特别希望那些平时不看戏,不接触京剧的朋友也过来看看,给我们一些建议,提出各方面批评。”她尤其希望得到“张迷”的点评,“我想知道在他们眼中,我们剧中营造的‘诡异而幽丽’的风格是否能诠释出张爱玲笔下的‘华丽而苍凉’。”

  两岸振兴京剧 目标一致

  京剧在大陆戏剧舞台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台湾此现象亦存在。对此,王安祈可谓深有体会,并不断进行探索。近年来,她不但创作了像《金锁记》这样的新派京剧,还创作了诸如《狐仙》这样自日本漫画改编而来的实验剧目。

  “京剧在台湾开始出现转型的趋势,正在转成一种文学剧场的精致艺术。”王安祈说,文学应该是所有剧场演出的基础。

  在她看来,台湾京剧演员可能不具备大陆京剧演员如此深厚的功底,但间或涉及舞台剧、电影表演,令台湾演员的视野宽广,或能弥补传统根底的不足,“这或许是台湾京剧可供大陆借鉴的地方”。王安祈认为,吸收互相的优点,营造良好的氛围,振兴京剧,海峡两岸京剧界的目标是一致的。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