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上海世博园大客流如期而至。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4日20时,当日通过票检进入园区的客流达50.03万。这是世博会开园以来第4次超50万人次的大客流。 中新社发 殷春永 摄
“别以为只是你在欣赏美人鱼,她也在看着你。通过世博会,我们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
本报记者 郑莉
2010年,中国上海和在这里举办的世博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来自全球的参观者涌向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截至6月17日,上海世博会开幕第48天,当日参观人数近40万。世博局预测,预计6月日均客流量可达40万到45万人次,在高峰时单日客流可能达到60万人次。
站在挪威馆展出的“小美人鱼”前,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意味深长地说:“别以为只是你在欣赏美人鱼,她也在看着你。通过世博会,我们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
每天平均数十万的参观人流,让世博会不仅成为展示世界各国文化与高科技的一场“文明盛宴”,更为国人出了一道文明考题。在这张“试卷”上,中国人会交出怎样的答案?
排队那点儿事儿
据报道,上海世博园在端午节假期刷新进园人数——6月15日接待游客超54万,连以往不需要排队的展馆也排起了“长龙”,排队已经成为世博园里的一种常态,一些展馆排队8小时的提示牌甚至成了一景,吸引了不少排不上队的参观者拍照留念。
为照顾“老弱病残孕”,减少其排队等候时间,世博园里设立了“绿色通道”。这本是一项体现人性化服务的措施,但由于最初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少数素质欠缺的参观者钻起了空子——
“插队者”振振有词——6月7日下午4时许,非洲联合馆。与许多热门国家馆相比,非洲联合馆人流较少,但在世博护照盖章处仍排起了几米长的队伍。来自北京的王丽(化名)正与同伴边聊天边排队,忽然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站在了王丽和同伴中间。王丽一时愣住了,试探着问道:“请问,您是要敲章吗?要排队哦。”没想到这位“阿姨”竟很坦然地说:“我一直都站在这里呀!”王丽有些哭笑不得,但坚决不让。“阿姨”见王丽并没有让她插队的意思,于是向后挪了几步,站在了一个老人的前边,嘴里还在絮叨着:“现在的年轻人一点都不知道尊老、谦让……”。
“绿色通道”排起长龙——6月8日傍晚时分,西班牙馆门前的绿色通道,一条“轮椅长龙”颇为显眼。西班牙馆在普通通道外侧设置了一条“残疾人通道”,本来是为了让残疾人、婴儿及80岁以上老人通过。然而,“陪同”走绿色通道的人越来越多。据了解,该馆绿色通道最多一天接待了一万多名参观者。
婴儿车、轮椅成“热门交通工具”——6月7日下午2时许,中国馆内。一辆婴儿车引起了记者注意:适合3到4岁儿童的车内,塞进一个6岁模样的女孩,由于个头已经很高,孩子双臂紧紧夹住,身体微微卷曲,两条长腿伸出车外踩在地上……
有社会学家认为,排队看似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以及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而这些恰恰是一个良好环境的文明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排队为每个人提供了一次审视自我的契机。
观博考验“道德耐力”
在气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的炎炎夏日,长期在户外游走于展馆之间,而且看一个心仪的展馆动辄就要排上数小时的队,实在是一个“体力活”,更考验着参观者的“道德耐力”。
记者在世博采访期间亲身感受到一些不文明现象:比如“爱运动”,有人把一些展馆外墙当攀岩项目爬上爬下、将夜景地射灯当板凳坐、看演出时脚搭在前排椅背上;“凑热闹”,看见别人排队,必先排起来再问为什么排,看见有人发赠品或地图,先抢一份再看有没有用;“不听劝”,无视“请勿拍照”、“请勿触摸”等标志,依然我行我素,照拍、照摸不误;还有一些抱着“到此一游”心态的参观者,只顾着低头在世博护照上敲章而无暇抬头欣赏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
记者发现,虽然存在不文明现象,但绝大多数参观者还是能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对“加塞儿”等不文明行为也多会主动予以制止。
西班牙馆门前负责疏导工作的志愿者小舟,向记者讲述了一次亲身经历:
“西班牙馆是热门展馆,门前用于隔离排队人群的金属围栏不够用,就用塑料警戒线拉出两条长长的围栏,大部分游客还是很遵守排队规则,按照秩序依次向前挪动。几天来情况一直很好,但今天下午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一位老年女性掀开塑料绳连跨两道围栏,‘投奔’已经排在里边的两个亲友,我们和保安上前劝阻,请她重新排队,但遭到拒绝,与她同行的人和我们争执了起来,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没想到,队伍外阳伞下几个休息的阿姨大叔看见了整个过程,都把矛头指向了‘加塞儿者’,还纷纷表示愿意为我们作证,当听到他们大声说‘小伙子我们支持你’的时候,我感动得眼泪差点儿下来了。”
小舟说,在众人的监督下,“加塞儿者”乖乖地排到了队尾。“有一部分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有损国人形象,但正是那些都有道德修养和正义感的人们的存在,才促使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一位志愿者向记者表示,经历了一个月的磨合,现在排队似乎已经形成了默契,插队、吵架现象少多了。而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多次随机测评城市文明指数,结果已从最初的70多分上升到近90分。
让自己成为“文明风景”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1年参观伦敦水晶宫世博会后感慨道:世博会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汇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当然,也包括人们的文明行为。
据了解,1851年伦敦世博会168天的展览中,共有超过600万人次参观,每天平均3.5万人入场参观,这对于面积不大的水晶宫会场来说已经不堪重负。然而,“在场的3万人中,听不到一点喧闹声,看不到一个不轨的动作,活的人潮静悄悄地向前滚滚流动,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如同遥远的海涛。”
“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就是国民素质。”杨福家在一篇文章中说,具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于2010年首次放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就放在中国,放在上海,这份责任十分重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走在世博园里的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但你愿意当一个利用机会插队占便宜的“投机分子”,还是做一名尊重规则、自觉遵守文明规范的“道德标兵”?
在比利时—欧盟馆门前,记者看到三个手拿啤酒,边喝边聊的小伙子与周边焦急等待的人们构成鲜明对比。长长的队伍绕着一个又一个弯,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完全沉浸在感兴趣的话题中。在他们的影响下,旁边游客的神色仿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据了解,三个小伙子原本不认识,在排队过程中偶遇,渐渐熟悉,结伴说笑,既交到了朋友,又打发了等候时间,还丰富了世博知识,一举多得。
世博会往往对举办国的国民素质提升有所裨益。据了解,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迄今仍保持着半年会期内参观人数达6400万人次的世博会历史最高纪录。曾参与该世博会工作的仁田博昭,对当年园区内聚集的人流一度彻夜难以疏散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认为,“世博会所积累的公众守序精神及相关管理经验,对此后国家的发展是一笔财富。”
“在世博园内,新的行为、新的理念(如环保意识、道德示范、秩序意识、体面意识)都在实践,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也将受到教化。”杨福家等学者表示,世博会结束后,一定能留下一些文明成长、人性发展、人格丰富的成果,当这些成果成长起来,并融入国民心中时,每个人都将成为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
“我们理应让世界看到我们最美好的进步,理解我国人民是富有智慧的民族,但是也不怕让世界看到我们糟糕的方面。通过一个成功的世博会,让所有的人相信,糟糕的会逐步减少。今后30年,站起来了的中国人要站得直、站得稳、站得有尊严。”在世博公众参与馆发表演讲时,杨福家呼吁关注未来30年,“在经历了30年经济大发展之后,如何在下一个30年将国民素养提升到世界水平,至关重要。”
【“零排队”攻略】
世博会人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可以做到不排队或少排队,轻松逛遍世博园。
关键词:“错峰”
口诀:远离团队人群和盲目排队者,远离主要出入口以及热门馆(白天),充分靠近特色的场馆群。
原则:世博会是开阔思路,领略异域文明,探求未来科技的绝好场所,除了热门展馆外,有许多“冷门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注意事项:之一,对于热门馆不必求全,不是绝对的粉丝尽量避免白天参观大名鼎鼎的“排队王”德国、日本、沙特阿拉伯、韩国、西班牙、英国等热门馆。之二,享受世博,不做疯狂敲章族。之三,不要被队伍的长度所蒙蔽。有一些馆看起来队伍并不长,但有些在内部还有非常长的等待区,千万不要无目的乱排队。
另类推荐——
生命阳光馆,B区: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有一处“天视奇观”体验区,为参观者营造绝对黑暗环境,模仿盲人感受,仅靠嗅觉、听觉和触觉感知鸟语花香,还可通过特殊设备“观看”盲人足球赛,让人们对盲人的生活有了真切的体会。
城市足迹馆,D区:其中的“城市起源”厅表现了早期农业时代的城市面貌,包括中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城市起源、早期人类的祭祀信仰与城市守护神、希腊城邦的兴亡等,有一种“众神之城”的感慨。特别是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里的300多件文物可是从大英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罗丹雕塑馆、意大利达·芬奇纪念馆、西班牙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里免费借来的,货真价实哦。
城市实践区,E区:是整个世博园区中效率最高的地方,非常集中且参观人数较少,基本不用排队,展品又非常贴近生活,都是根据全球真实城市案例建造。比如伦敦案例馆原型就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在这里,你能看到未来城市生活的模样。如果有完整一天的话,白天就待在这里吧。
企业馆:相比国家馆,这里还算冷门,远大、中国船舶、上汽—通用汽车等场馆也要稍稍排队,但还能忍受。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对未来工业科技的设想,比如2030年的智能汽车,可以突破许多固有思维。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