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1日电(殷春永) 楼兰古城的消失成为旷世之憾,其原因至今仍是科学之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被沙丘湮没了。然而,通过人类的智慧,“沙进人退”在上海世博会上,已开始被演绎为“城市与沙漠共存”。
城市未来馆解说员王励告诉记者,有一座可容纳5万人的城市正在沙漠之中建设,它被贯以“可持续发展、碳中和、零浪费”之誉,在其街道上不会有一辆汽车。
这座“沙漠之城”是阿联酋的马斯达尔城,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城郊。“这是阿联酋向世界展示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阿联酋展区总代表萨利姆·萨伊德·阿尔·阿玛尼说。
虽然阿联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马斯达尔城却将是世界上第一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碳排放”为零的城市。届时,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必须在城门口停放。进城后,人们可以选择步行,因为设计师尽力让整个城市布局紧凑、适于步行;当然,也可以乘坐个人快速交通或无人驾驶的环保小车。这些车辆都由磁传感器引导、靠太阳能电力驱动。
马斯达尔城项目总监卡勒德·阿瓦德说,这里的空气质量将比其它海湾地区、甚至世界上的任一街区空气质量要高。仅这一点,就会带给你安全、健康和快乐。
在世博园,阿联酋馆也是以“沙丘”造型展现,它似乎在用建筑语言告诉参观者,即使在沙漠,人类的创造力也能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蒙古,戈壁地区的许多战略性大矿成为近年关注的焦点,随着这些矿产的开发,现代化的城市将会拔地而起。上海世博会蒙古馆的主题是“戈壁与城市”,其展馆中心区域安放了一枚巨型恐龙蛋,展示内容别具匠心,将城市比喻成“脆弱的蛋体”,寓意人类城市的发展基于良好的生态平衡。这说明,他们也正思考“建设一座环保之城”。
当然,城市向沙漠进军并不是“与沙共舞”的唯一途径,宁夏馆讲述了他们独特的“治沙故事”:面对沙漠,不断将麦草以方格形状植入沙漠,并在方格里种上旱生植物,多年后,沙漠化逆转形成“沙结皮”,植物成活,腾格里沙漠边缘呈现出精美的“艺术画卷”。
在澳大利亚馆,有一部影片展示了许多绿色环保以及科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女性,其中一位就是中国宁夏的杨海澜,展出方评其“通过变荒漠为良田来帮助中国偏远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聘用当地妇女,传授治沙方法,带动共同致富。” 因为,她怀着“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梦想,东凑西借资金注册公司,开始了治沙大业,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将520亩荒漠变成了良田。
沙漠化问题日益严峻,世博会联合国馆发出警示:沙漠化通常造成粮食不足、贫困、木材和水资源短缺,甚至冲突等,受沙漠化困扰的居民往往会背井离乡涌向城市。当然,联合国正调动并协调力量共同应对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引起的威胁。
世博园里,万科馆展示了沙尘暴发生时的景象,并通过白蚁、水、沙尘暴、垃圾和金丝猴五个故事来讲述人、自然和城市相互尊重的关系。放映影片《一个人的力量》时,当画面出现沙漠、戈壁时,总有一个个不畏艰难的人出现,在那既远又近的沙漠里,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观众朋友,您愿意加入我们吗?”落座的参观者纷纷伸出手来,令屏幕上的统计数字不断攀升。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