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内,有人脚踩一种新奇的两轮车到处逛。游客看得惊喜,汽车研发专家却看到了“警示”——
游览世博园,不少体力透支的游客直感叹:要是脚上长两个轮子就好了!其实,这个“科学幻想”早已不是幻想——在世博园里,就有人脚踩被称为“两轮电动代步车”的新奇玩意到处逛。尤其稀奇的是,驾驶这种小车,人是站着的,以身体动作操控。
这种代步车在八九年前由一个美国人发明,日本车企很快跟进,于2008年发布了同类产品。不过它并未大量推向市场,因此许多人还是头一回见。“这个小家伙给国内车企敲响了警钟,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听到没有!”上海高校一些汽车研发专家指出,未来的汽车结构和造型很可能将是“颠覆性”的;而眼下已经到了编写未来汽车DNA密码的关键时期,国内的汽车研发必须放远眼光、紧盯趋势,不能只顾忙着改改弄弄,以为能把这样的“新车”开到未来去。
“不成熟”代步车载着崭新要素
眼下,另类的两轮电动代步车像一个少年,不成熟,但充满潜力。
“这种车科技含量很高,不仅是新能源车,还融入了机器人智能技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陈慧介绍,以一块踏板连接两个车轮为结构的两轮电动代步车,高度浓缩和简化了传统汽车的车身;它的左右两个轮子内侧分别装有一个电机,采用轮边驱动控制;踏板内置一个两层的平行杆结构,带有电子感应装置——人站在踏板上,身体做出前倾、后倾、侧倾的动作,就是对感应器发指令,让车前进、后退、停住和拐弯。操控起来,它不仅比传统汽车,甚至比自行车都简单,花几分钟就能学会。
据介绍,由美国赛格威公司研制的“赛格威思维车”(Segway)和日本丰田公司出产的“双翼”(Winglet)都是这样的代步车,人们步行可及的城市大部分地方,从人行道到商场,个头小巧的它全能去,还可以开进电梯和地铁车厢——当然,有个前提是法规允许。
未来汽车研发把聚焦点放在环保和节能上。但陈慧认为,“零排放”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还有其他追求目标:智能化和个性化;而“在这部车上,这些未来代步工具的要素已经清晰显示”。
小打小闹改装不出未来汽车
眼下,这种纯电动的两轮代步车还未被欧美道路交通法规“接纳”,上路成了难题,推广受阻。但上海的汽车研发专家认为,它的出现意义很大,它在提示我们:国外汽车业的同行早已在搞“头脑风暴”,试验未来汽车的各种可能,以图抢先卡位、谋得先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专家的感慨是有所指的。比如,国内不少车企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时更热心于混合动力车,因为既能打“新能源牌”,市场回报也相对能保证。而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研发,一些车企因为看不到明确的市场前景,只是“表面积极”。
“未来的交通工具,有多种发展方向和可能,我们的研发一定要着眼长远、瞄准前沿,而不能只对传统汽车小打小闹搞改装。”在同济大学近日举办的“中德电动汽车论坛”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这样呼吁。他认为,未来汽车从里到外都可能“颠覆”传统汽车。例如,有的新能源汽车靠燃料电池驱动,随着研发的推进,今后电池体积会越来越小,直至小到可以直接装在车轮上,那时,车身设计就有了“颠覆”的可能,会冒出“惊世之作”。
“聪明”汽车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专攻汽车电子研究的陈慧告诉记者,世界上的大车企早就开始“迷恋”机器人智能技术。把它融入新能源汽车,新组合将带来新突破。
在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一部描述人类未来交通出行的电影“直达2030”让很多人有了直观概念。电影中女主角珍妮的电动小汽车切入自动驾驶状态、能根据实时路况选择捷径,都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那辆两轮电动代步车,也运用了少量智能技术。陈慧说,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它的智能化程度,比如今后,只要打手机呼叫它,它就会从停靠的地方或者充电站,自动驶到主人身边。还有,现在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都是“被动式”的安全防护装置,今后极有可能出现“主动式”装置——“如果司机一时疏忽没有发现前方险情,智能汽车会自动作出刹车或者绕行的反应”。
原来,看小小代步车,我们也不能只是瞧热闹。
本报记者 樊丽萍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