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航空馆:数字演绎飞翔之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探秘中国航空馆:数字演绎飞翔之梦
2010年06月10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6月10日电 科技创新和应用给世博会带来了无穷魅力,自世博会开幕以来,众多展馆的先进技术展示和集成应用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技术,不仅体现在各场馆展陈内容上,在建筑、服务等方面,也有众多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表现。

  其中,中国航空馆以新颖别致的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的互动和逼真的模拟飞行体验,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人气。

  1000多个空间定位坐标

  无论谁走进世博园区,最先被吸引的一定是各具创意的建筑。中国航空馆位于世博浦西园区E片区,恰好处于浦西园区3号门和轮渡码头的交汇处。中国航空馆建筑外形设计源于变幻的“云朵”,洁白的色彩、圆润的线条、简单柔美的造型,无不都在强烈吸引着游客关注的目光。

  别看中国航空馆建筑外形极致简约,内部构造和建筑施工技术却异常复杂。中国航空馆的“云朵”造型是通过空间不规则的网壳和覆盖外表的PVC膜来实现的,需要非常精准的钢结构设计、加工和搭接,同时对PVC膜的剪裁工艺和施工水平也是很大的挑战。据了解,这种异形膜结构件组合目前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据了解,中国航空馆主体构架是弧长达35米的最大跨度曲梁钢结构,这种钢结构骨架必须通过空间三维定位技术才能得以实现,对设计、施工有着极高的精度要求,对建筑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对此,中国航空馆施工经理李代国透露:为了搭建航空馆主体构架,施工机构设定了1000多个空间定位坐标点,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来进行准确的定位。由于施工技术难度大,平均每天300多个施工人员作业,而同样单位面积的一般建筑平均每天只需80~100人的施工。

  0.7毫米的建筑外表面

  航空馆外表面覆盖的PVC膜,是航空馆建筑技术的另一大看点。

  也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覆盖航空馆周身的表面PVC厚度仅有0.7毫米。别看这一层膜异常的薄,但经过完整的张拉和精密的焊接,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足以能够承受一个正常成人的体重。

  膜的焊接则在考虑膜本身的受力状态下,通过计算机模拟焊接点,人工还原裁剪尺寸,实际施工时保证骨架精度与计算机模拟情况完全贴合。中国航空馆仅建筑外形画图历时3个月,膜的裁剪图多达1000多张。整个航空馆使用的膜总重量接近5吨,总面积5500平方米,相当于13个篮球场的面积。

  另一方面,航空馆所采用的PVC膜表面还有一层二氧化钛光触媒的涂层,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节能作用。这种涂层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超亲水现象,使得表面不宜附着脏物,从而提高了防污性。同时由于其强大的氧化作用,可分解附着在表面的灰尘和有机物,经过雨水的冲刷,膜自身可以做到光洁如新。由于二氧化钛光触媒能够吸收紫外光,还可以使膜免遭紫外线的老化作用,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光触媒还能释放氧负离子,对有害物质和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使之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空气,创造绿色微环境。

  4D技术演绎飞翔之梦

  中国航空馆分为两层,包括前展区、主展区、后展区和模拟机体验区,以多媒体、声光电特效等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形式,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展示和应用,诠释飞行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将参观者带入充满无限梦想、探索无穷奥秘的飞翔之旅。

  航空馆主展区是最具震撼力的体验区域,逼真的4D体验令广大游客赞叹,很多人多表示,如果还有机会,一定再来多体验几次。其受欢迎程度,从航空馆门前长长的排队等候队伍就可见一斑。据悉,截至6月8日,航空馆主展区已经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92057人次。

  据了解,4D技术就是在3维立体投影的基础上,增加对人体感官进行物理刺激的效果,即第四维。参观该区域,要像看《阿凡达》一样,戴上3D眼镜,但与看电影不同的是,现场还有声、光、电、气、水、雾等特效的配合,营造了一种兼具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全方位4D体验氛围。

  据介绍,航空馆主展区还配备了数十个特效设备,包括风、水、气、味、雷电等,以及数百个效果灯具,由此,构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D展演系统。此外,该展区负责人还表示,3D眼镜在每一次发放到游客手中前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参观航空馆主展区不像参观传统的展览展示需要步行进入,而是以无轨全智能自动化控制观光车作为代步工具。观光车没有工作人员驾驶、也没有用以确定行进路线的轨道,但却能够精确地带领观众穿越主展区的9大场景,并能够自动控制后退、暂停、旋转等各种动作,观众对主展区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一览无遗。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