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直面“后世博”挑战:未雨绸缪地投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建筑设计师直面“后世博”挑战:未雨绸缪地投入
2010年06月09日 14:2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在火热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中外建筑设计师尽情挥洒创意的竞技场。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上海本土建筑设计师也毫不逊色,仅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家企业,就揽下了包括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汽车馆、石油馆等在内的28项设计,总建筑设计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借世博会举办契机,近年来上海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量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咨询的本土企业,任务连年爆满。如今,世博会大幕已启,考验建筑企业发展后劲的 “后世博”时代即将到来。上海的企业们,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境内外设计公司 “联姻”

  总部设在香港的城设 (综合)建筑师事务所日前迎来了其20周岁生日。就在庆贺生日的同时,城设也圆满完成了一次 “联姻”——与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合资成立的现代城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正式启动。

  在经济活动活跃的香港,境内外两家建筑设计企业的“联姻”,看起来只是无限商海中的一滴水珠,十分平常。可事实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建筑设计市场是一个技术壁垒很强的市场。长期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土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企业,并不承认非本国或地区建筑设计师的资质。即便是我国内地市场,境外设计师事务所也不能单独承接建筑设计项目,而是必须和内地建筑设计单位联手。我国加入WTO后,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开始互认,但由于境内外市场的规则、设计标准不一样,内地建筑师拓展境外市场,仍是底气不足。

  城设建筑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执行董事沈埃迪是前任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也是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互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2004年两地签署建筑师资格互认协议时,他是港方签字代表。除了在香港为新世界、和记黄埔、恒基等房地产上市公司提供服务, 20年来城设还在内地30多个城市完成了百余个设计项目。在城设未来的发展计划中,深耕中国市场和国际化并重。

  此番城设和拥有华东院、上海院等20余家专业公司的现代设计集团合作,在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显然能产生 “1+1>2”的效应。现代设计集团有着丰富的大型建筑项目设计经验,在前不久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赛”中, 300项从我国60年建筑创作中提炼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仅现代设计集团就摘得39席,成为 “大赢家”,上海近年来的标志性建筑,大部分都由现代设计集团设计或参与设计。这有助于扩大城设承接项目的种类。而城设所拥有的国际化平台与视野,也有助于现代设计集团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在设计师资质等方面,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加大海外市场开拓时机成熟

  事实上,从1998年起我国的 “走出去”战略框架逐渐清晰以来,上海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在境外及海外市场上频频 “试水”,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以现代设计集团为例,目前已在亚洲的印度、印尼、越南、柬埔寨,欧洲的俄罗斯、乌克兰,非洲的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美洲的牙买加等26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近200个海外项目。其中印尼雅加达电视台、越南河内国家体育场等项目,都是当地的标志性项目。

  与很多企业以及国际贸易公司在 “走出去”初期均依循 “广种薄收”的轨迹进行市场开拓相比,上海建筑设计师走出去的步伐,显得更为谨慎。他们不是一开始就直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盲目开设分公司,一心在海外做大做强,而是选择我国长期给以较大力度经济援助、优惠贷款以及签有 “资源换项目”等协议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筑市场具有活力和潜力、未来几年国家政府有大手笔投入建筑领域或者是私人投资较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对而言欧美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进驻不多、竞争不太激烈,进入该地市场限制条件较少,并且其政策环境、技术壁垒、人文习俗等各方面均有利于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进入的国家和地区 “先行探路”。

  “经过几年实践,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的时机已经成熟。”现代设计集团董事长严鸿华表示。

  这主要基于:随着多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在制造业中逐渐享有一定声誉,而在智力成果、服务领域却比较匮乏,需要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前端高增值环节迈进。建筑设计行业是智力密集型服务,当前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仅占有极少份额,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帮助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从建筑设计企业本身来讲,发展海外市场短期内是投入为主,产出率较低,但长期来看,随着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海外市场的业绩表现也能反作用于国内市场,提高企业国内市场影响力。面对 “后世博”挑战,建筑设计企业仅仅以上海或者国内市场为生存发展空间的时代已然过去,积极应对国际化竞争、拓展企业市场范围,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必然选择。

  从 “设计承包商”到 “设计投资商”

  大步 “走出去”,内地大型建筑设计企业有优势。比如,改革开放30年来大规模建设中,众多超大型复杂项目、超高层项目提升了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再比如,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相比,内地建筑师及工程师们的薪酬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同等水平设计师们薪酬的一半,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低价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等等。

  不过也仍有不足。如长期以来内地建筑设计企业以设计为主业的业务结构,已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市场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BT (建设转让)等发包模式为主流的需求。再有,与国际市场上众多知名的设计大师相比,内地建筑设计企业的原创力显得单薄;对海外设计规范体系不熟悉的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内地建筑设计及工程总承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扬长避短,需要苦练内功,将产业链向设计的前端和后端两端延伸。世博园内不少上海建筑设计企业承接的工程,就是按照国际工程界通行的惯例,采用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建造,是名副其实的 “交钥匙工程”。更需要建立有效的海外营销渠道,用符合当前国内设计企业实际的方法开拓国际市场。

  现代设计集团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印度,和当地设计公司合作,承接了古吉拉特国际金融城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及部分单体设计;与 “中”字头国际工程总承包公司合作,一方面可以作为其设计分包,另一方面可以联合他们共同投标。如与上海建工集团、外经集团组成联合体投标获得的越南河内国家体育场项目,已如期竣工;另外争取获得参与一些援外项目、优惠贷款项目和 “资源换项目”的机会。安哥拉邮电部属下的某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以外,现代设计集团还欲采取更为主动积极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包括从设立海外联络处着手,再根据项目承接情况适时设立办事处等分支机构,直至注册分子公司或与当地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形成长期有效的 “核心根据地”;利用并购等方式取得新市场等。另外,尝试以设计费入股的方式参与一些政府投资的BOT (建设运营转让)项目、 BT、 EPC项目,实现从 “设计承包商”到“设计投资商”的升级。

  “虽然开拓海外市场前期投入大、收益慢,然而,远见者赢,我们需要看到海外市场的潜力。未雨绸缪地投入,或许可避免或缓解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性瓶颈,同时造就一支熟悉国际工程建设市场运作规则的人才队伍。”严鸿华说。(张奕)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