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种“东方智慧”正在回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种“东方智慧”正在回归
2010年06月09日 10:0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代建筑,是不是只有钢筋水泥、管线交错这一个模板?现代化城市,是不是一定要金碧辉煌、流光溢彩?

  来自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案例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幢看似搭满“脚手架”的多层建筑,四周利用数百根、约7厘米直径的毛竹,围成了疏密得当的 “竹子外墙”,烈日可避暑,暴雨可吸湿。

  一幢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建筑,却让东方人分外眼熟。这种“天人合一、物我融通”的宜居理念,不仅出现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各案例中,也已为不少东西方城市实际应用——一种“东方智慧”正在回归。

  取自然之材

  “东方智慧”是人类千百年实践凝聚而成的思维方式,它兴于东方而播撒世界。

  在人类物质文明尚欠发达的古时,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人们如何取材借力,又保持自然平衡。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等著名论述中,表达了一个观点:东方自然观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思想来源。

  在物质极大丰富、自然却加速失衡的今日,传统的东方智慧还有无价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苏东坡的名言,中国人耳熟能详。但今天,人们好像仅仅把竹子当作绿化品种。

  竹子果真被建筑淘汰了吗?罗阿案例的建筑原型,是罗阿大区瓦伦斯市“生态建筑研究与开发中心”。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唐子来告诉记者,这一原型本无竹子覆体,入选世博会后法国人又作了更新。

  案例设计师德尼·德叙透露,每根竹子都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亲赴浙江安吉挑选而来。围以“竹篱笆”绝非标新立异、玩形式主义,这种自然墙体有着良好的保温性能,整幢大楼做到了不装空调,单位面积的电耗非常低。

  事实上,取材自然的原生材料有不少可以“古为今用”甚至“中为洋用”。温哥华案例馆的主体建筑为一栋混合结构三层楼,底层为混凝土结构,上面两层则为全木结构,这样不仅能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还能提升抗震强度和舒适度。这种“混搭”木构建筑在加拿大十分普遍,却还未进入国内多数建筑规划者的视野。

  借自然之力

  自然与技术并非对立,两者的最佳关系是并行不悖、互为观照、你中有我。当人工技术突飞猛进、似乎无所不能时,绝不能忘记自然界仍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而且可能更为经济、更为高效。

  国内不少城市建设规划者将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水泥森林”、玻璃幕墙反射灿灿金光的高层楼群视为 “发达先进”的必备标志。于是,不论寒暑,人们都紧锁门窗、低垂帘幕,整日用强劲的中央空调制冷制热,开着成排成行的日光灯组,努力保持不自然的恒温和照度,释放高碳的温室气体,放弃了本该呵护的生态环境。

  其实,自然界本就存在调节温度的原动力。在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滨水而居、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被动式”生态手法得到传承和演绎。譬如,楼梯井形成竖向拔风作用,强化了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而不费人工能源。再如,“生态家”的绿化策略采用立体配置方案:西墙爬藤绿化,向阳面模块绿化,屋面轻型绿化……能自然则自然,不事人工雕琢。

  巧借自然之力实现功用,而不是一味以人工与自然对抗,才更容易与大自然相处。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跟中医药的调适机理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灰色变绿色

  2000多年前,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并使用至今。这座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取材自然、借力自然;而如今,某些工程项目炸山填水、只堵不疏,不尊重更不掌握自然规律,其水平远在都江堰之下。

  在当今不少规划者和管理者眼中,“西方”与“新式”似乎容易画上等号,“东方”与“老式”也形成了貌似有理的关联。于是一味地单向地“西化”、“现代化”,给一座座城市带来诸多“城市病”。他们,似乎还不懂寻根。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建造智慧,可谓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用,如巧用“鱼嘴”分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运筹学方法、地方风土建筑中的被动式资源利用等。这种东方传统智慧,并不是通过提炼“符号”或“元素”就可轻易获得的,因为那不只是外在的“形式”,而主要是关乎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换言之,这是天人和谐理念。对这种“东方智慧”,不宜进行过度神秘化的解读,而是要思考它与我们时代所倡导的可持续、可循环、低碳减排等理念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现代式的消化与吸收。

  漫步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从罗阿、温哥华到上海,种种宜居案例让人感悟到,应进一步学会如何与自然相合而非相背,将“灰色的现代”导向“绿色的未来”。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识之士,都正处于新的时代条件下、历史维度上,重新审视“东方智慧”,用它回拨过度物质化、表面化的倾向,并使之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补互进。(记者 徐瑞哲)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