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助推许多国家及企业探索能源科技创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会助推许多国家及企业探索能源科技创新
2010年05月31日 15:5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能源科技发展路径的探索,需要基于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作出安排和部署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世博更绿色。光伏建筑一体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照明工程的经典案例“光影世博”……这些无一不是上海世博会将能源与科技结合的生动案例。而世博会也助推了许多国家及企业在能源科技创新上的探索。

  “今后不是资源决定能源,而是科技决定能源”。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日前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全世界都在研究未来能源向何处去。”

  徐锭明指出,新能源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共同的呼唤。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

  美国学者约翰·R.麦克尼尔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时曾指出,未来世界能源图谱将发生变化,化石燃料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他指出,任何国家想要重演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独享廉价的能源资源优势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假定有个国家梦想成真,那么它很可能不是因为在能源供应上占有优势,而是在创建新的能源体的技术上取得了优势。控制新技术将比控制燃料本身更为重要。”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当前,新能源所引发的绿色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会带来一场重大的能源革命,而且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在中国参与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争夺中,受访专家提醒,既要有远见,也需照顾现实。既不能丧失机会,也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能源科技发展路径的探索需要基于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作出安排和部署。

  积极构建中国能源科技体系

  对于未来能源科技的发展路径,在业界的研究中,目前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指导理论还较为少见。在能源科技体系的探索中,许多行业和企业也成为了探索的主体。尽管绝大多数的探索主体更多聚焦于自身的行业和企业,但其中也不乏具有远见,且雄心勃勃的企业。

  如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国内方面新奥集团提出了“泛能网”的概念。

  中国未来能源科技的发展路径正处于积极探索之中。综合受访专家观点来看,中国能源科技发展体系的建构需要从四个层面阶梯推进:

  一是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石油、天然气都比较少,煤炭现在要占到整个能源消耗的67%。预计未来30年,煤炭还是要唱主角,所以需要两步走:一步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步是发展清洁的煤使用技术,把污染减少,利用率提高。

  业内已经形成了以新奥集团为代表的比较成熟的煤催化气化技术。催化气化是以煤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和甲烷,实现低成本甲烷生产。催化气化为非燃烧煤气化工艺,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实现了煤的清洁气化。气化产生的残渣可用于制作建材原料。利用催化气化制甲烷能够实现气化工段、变换工段和甲烷化工段的三合一,与传统的煤制天然气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势。

  二是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循环利用目的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是微藻生物吸碳。该技术得以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低碳行动”展区展示。微藻是世界上生长繁殖速度极快,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极有效的植物。它含有丰富的油脂和淀粉,可通过化学过程转化为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清洁能源。微藻生物能源技术可以吸收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废气,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可为煤化工过程提供高纯度的氧气,同时还可对氮、磷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三是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风能、光伏太阳能、地热能等。这其中,部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开始产业化应用。如我国规划的7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已经开始建设,海上风电已开始在江苏试点。

  四是将系统能效技术与IT智能技术融合。第四个层面既与前三个层面密切配合,同时也是能源利用高层面的智能新能源——泛能网。根据客户能源特点,以自主创新的清洁能源技术为依托,并借助IT互联网技术,为能源生产与应用客户提供智能平台和能源解决方案。该方案构建了基于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和再生四环节的信息和能量循环回路。形成能量输入和输出跨时域的实时协同,实现系统生命周期的最优化和能量的增效,能效控制系统对各能量流进行供需转换匹配,梯级利用、时空优化,以达到系统能效最大化。最终输出一种自组织的高度有序的高效智能能源。

  最早提出泛能网这一概念的新奥集团首席科学家甘中学接受采访时介绍,这一方案的创意点来源于三个方面: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能源是可以循环的,只有循环才可持续;世界是非线性的,“1+1”的结果往往并不等于2,而是大于2,整体的功效可以远远大于部分;信息和能量是孪生兄弟,两者未来可以实现互补共生。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