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今天,他是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三大学高等商学院的在读硕士;两个月前的今天,他是南汇劳动局下某企业的人事主管;但今天,他却是世博园内一名负责垃圾收运工作的主管,每一天,他亲手收运的垃圾箱就有40多个。他就是今年27岁的董磊,目前是上海世博园内垃圾收运班组的负责人。
“为了世博,再苦再累也要上”
海归一天的工作:收40桶垃圾
在世博园C片区的欧洲广场上,人们常能看到一个戴着眼镜、中等身材的年轻人。他的脸庞黝黑,但如果取下他的手表,你会发现他的皮肤原本白皙。脸黑,是因为最近世博园里烈日下的工作“染”黑了他。他的活动区域通常在垃圾桶旁,只见他先打开垃圾桶,然后将桶内两个满满的垃圾袋取出来,接着再换上两个新的垃圾袋,然后把取出来的两袋垃圾放进自己身后的电瓶车,最后拿出抹布擦一擦垃圾桶的外面,整套动作非常娴熟。动作熟练,是因为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都要重复40遍。这位垃圾桶旁的黑黑的年轻人,就是董磊。
董磊有着五年的法国留学经历,来世博园前在南汇一家企业从事人事工作。“今年初我所在的单位招募志愿者,服务世博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立刻报了名。”董磊告诉记者,来世博园之前,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来这里的工作是和垃圾打交道。“当时我被分配的工作是做管理,但来到这里以后我才发现,由于人手等各方面因素,几乎每天我们都要自己动手收运果壳箱。”董磊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虽然累,但是能够为世博会服务,能够让自己得到锻炼,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来世博园之前,其实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再苦再累也要上。”
“少说多做,手下才会信服我”
80后主管每天给员工发短信
今年的4月6日,董磊带着由他亲自招聘、培训的团队正式进驻世博园。“我的手下有42名员工,负责整个世博园区4000多个果壳箱的垃圾收运工作。”他告诉记者,这42名员工每天24小时轮班在世博园内维持环境卫生,而他的工作就是协调、管理这些人手。“他们的年龄从40多岁到20多岁不等,几乎都是各单位抽调来的骨干。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我怎么才能让他们信服我?只有少说多做。”董磊说,由于人手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一些人流较多的广场,因为垃圾收运车不能开进去,所以只能人工收运垃圾,作为主管的他也要亲自上阵。“我每天大概要收三四车,也就是每天要收40个垃圾桶。做得多了,员工就信服了。”
在日常的工作中,这名海归硕士也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大家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在有些地方,比如后滩公园,虽然有500多个果壳箱,但是由于去的人少,垃圾也少,派两个人去就够了。而在英、法、西班牙馆附近,日、韩、沙特馆附近,以及中国馆周边都是人流高度集中的地方,垃圾桶几乎每十分钟就要更换一次,所以我们会多派一些人手过去。”此外,董磊还发现,每天傍晚的5点是园区一天里垃圾量最大的时候,那时候就要全员“上阵”,而每天上午的9点半到10点半,由于游客都在排队,几乎不产生垃圾,大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
当然,管理之余,这名“80后”主管也会主动和员工沟通,以增加彼此的联系,“比如我每天都会给他们发短信提醒,要么是上班时间,要么是天气预报,提醒大家增减衣服,注意身体。总之多沟通团队才有活力和战斗力。”
收获
这一场历练改变了独断的我
到现在,董磊已经在世博园服务近两个月了。“虽然是短短的两个月,但是我的收获非常大。以前我自认自己的能力还不错,所以做事情往往独断专行。来到世博园工作后,我发现了团队协作、沟通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历练。而在这样的成长中,我还能够为服务世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我想,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心愿
等不忙的时候去埃及馆圆梦
董磊告诉记者,两个月里,他还没有进过任何一个世博场馆。“以前我的工作是朝九晚五,现在我的工作几乎是“朝五晚十”。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然后搭乘班车来世博园,每天7点多上岗,晚上10点下班。一忙就是一天,根本没有时间去世博场馆兜一兜。”
董磊说,作为一名热衷旅行的年轻人,他一直想到世博园里转一转。“我的计划是,等到我们工作不忙的时候,抽空去埃及馆看一看。”原来,在法国读书期间,董磊曾经打工自行游历过20多个国家了,“埃及却一直没能去过。等到不忙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到埃及馆去看一看,圆了我的梦。”(朱文娟)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歆】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