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雕像。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社上海5月22日电 题:丹麦政府总代表“来自上海” 详解小美人鱼“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李洋
“1995年,当我作为大使呈递国书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说,‘你来自上海’。周围的在场人士面面相觑,我却心领神会。他又接着对我说,我知道你外祖父曾在上海开办了慎昌洋行,很有名。”
上海世博会丹麦政府总代表、前丹麦驻华大使白慕申(Christopher Bo Bramsen)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起这段难忘的逸事。白慕申和他的家庭,一直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情谊。
回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在白慕申眼中,他的外祖父伟贺慕•马易尔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马易尔于1902年在上海开办公司,并在沪建立了首家发电站。白慕申对记者说,自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找到外祖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他说,“当我访问天津时,我曾到大沽路上寻找外祖父的足迹。我手头只有一些照片,但凭着这些资料我还是找到了旧址”。
白慕申说,自己首次访华是在1991年。那时的上海看上去并不发达,“官员给我看浦东的各种高楼模型,而那时的浦东还‘一无所有’。我当时觉得这些人一定在开玩笑,可是现在这些高楼居然都成了现实,我们现在就坐在浦东,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他表示,中丹两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友好交往。白慕申向记者介绍,在他的著作《和平与友谊:丹麦与中国的官方关系》中有关于中丹建交的细节和两国交往的内幕。
他说,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多年之后,已经很喜欢这里的文化。他表示,中丹两国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并不妨碍两国的友谊,现在在北京等中国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丹麦企业的足迹。
推广丹麦的城市治理经验
哥本哈根是欧洲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谈到哥本哈根的成功经验时,白慕申说,“我是在哥本哈根长大的,感到这座城市拥有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
他说,在哥本哈根生活的人很幸福,他们不会很富有,也不会很贫穷,财富分配基本公平,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他认为,哥本哈根能够在很多方面显得自然从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交通的通畅。他表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当地人出行时都首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另外,骑自行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还介绍,丹麦馆的设计其实并不复杂,但却独具特色,正如丹麦人简约的生活方式一样。他认为,与家人一起在郊外享受野餐,其实也很难得。
白慕申还说,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文化。在哥本哈根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人们投入到各种丰富的艺术活动中。他笑言,“我本人就是音乐家,平常也会弹一弹贝司”。记者这才注意到他的办公室就放着一把贝司。
详解“镇馆之宝”小美人鱼
连日来,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争相到丹麦馆一睹“镇馆之宝”小美人鱼雕像的芳容。白慕申对记者说,小美人鱼的故事是安徒生在1836年创作的,而小美人鱼雕像则是1910年完成的,距今正好是一百年。
白慕申向记者赠送了一本他的新书《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书中全面讲述了小美人鱼的“前世今生”。他说,小美人鱼雕像原本是要拖着一条巨大的鱼尾,后来被艺术家换上了双腿,但腿和脚上都雕上鱼鳍。
白慕申认为,小美人鱼的面容并不快乐,但也不悲伤,她正在思考。他建议大家阅读安徒生的原著后再观赏这座雕像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
他说,小美人鱼雕像问世后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所推崇,甚至被美国好莱坞拍成电影,于是丹麦自然把这座雕像视作旅游标志和民族象征。他请记者注意,星巴克咖啡店的标识其实也采用了美人鱼的形象。
白慕申认为,把小美人鱼雕像视作丹麦的“灵魂”是毫不过分的,因此是否把她送到中国,在丹麦国内曾有一些争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把她送到上海世博会,以展示丹麦对中国的友谊。“我们不送复制品到中国,她必然在这里必然会广受欢迎”,他说。(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歆】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