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以稳重、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把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建筑”带到了上海世博园区,但当看上去不稳的德国馆建筑单体构成一个平稳的整体时,却强烈地表现出“和谐都市”的主题。今天上午,德国馆迎来国家馆日。德国馆日的活动精彩纷呈。中午时分,在世博轴阳光谷,欧洲青年交响乐团精彩的演奏以及德国嘻哈乐队的节奏音乐口技和嘻哈表演轮番上场,德国乐队“两居室”则为观众带来最新流行乐曲。而在德国馆外排队等候的人群中,扮相奇特的“巨人”不时与游客打个招呼,带来阵阵笑声。
倾斜式平衡
“真没想到,如此倾斜的各个建筑单体最终形成了如此稳定的形态,”学建筑的刘先生对德国馆十分推崇,觉得这一设计从建筑角度就生动地展示了德国馆的主题。但多数观众不知道,为了达到整体平稳的结构,德国馆的主体结构使用了1200吨的钢材,打下了400多根柱子,这种“倾斜式的平衡”实质上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
与硬朗的钢结构对应的是德国馆柔美的“外衣”。德国馆的展馆主体飞架于自然景区之上,设计师告诉记者,它的主体幕墙被1.2万平方米的透明薄膜包裹起来,这种发着银光的织物白天能降低阳光对建筑物的直射,夜晚则可以用于照明。借助这层透明薄膜,德国馆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情况下变幻出不同的形象。
传统中创新
步入德国馆,游客在光影的世界里缓缓走进德国的“都市生活圈”,德国城市的微型缩影和来自德国的最新创意及发明一一展现。在“储藏室”里,高至屋顶的大架上,陈列着众多来自德国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与众不同的发明,它们在改善城市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紧邻“储藏室”的“创新工厂”内,游客惊奇地发现,“这间大厅中的一切都处于运动中”!传输带在人们的头顶上空穿梭往来,传送的展品一时无法辨认,只有当它们经过大厅的互动式电子浏览查询台时,隐藏在其中的真相才能展现出来——它们都是德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世博会带来的创意、产品和生产工艺。
工作人员介绍说,德国馆内的许多东西,包括工作人员的衣服、建筑材料、供电系统,还有部分有高科技含量的物品,都是本着可持续使用的理念而设计的。
多样化和谐
不少游客觉得,德国馆的参观之旅犹如走“迷宫”:从展馆底层起落有致的坡形景区开始,游客要穿过不同的空间、空地和院落;穿过隧道,踏入城区展厅,游客时而行于小径,时而乘坐电梯,历经海港、花园、储藏室、工厂、城市广场,最后一站来到德国馆最大的亮点“动力之源”。而这,正是德国馆“城市多样化和谐发展”理念的体现。
“动力之源”其实是一颗重达1.23吨、直径3米、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的金属圆球。在一次可容纳600人的“动力之源”展厅里,当观众齐声呐喊和鼓掌的时候,金属球便会晃动,声音越大,球体晃动的幅度也越大。观众在讲解员的“鼓动”下,兴奋地呐喊,体会互动与合作的乐趣。
“我们所要展示的和谐都市,是一座在革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集体与个人、城市与自然、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国家特色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德国馆馆长费熙婷如是说。(薛慧卿)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