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真正不出国门就能取经的好地方。上海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就是想把全世界城市共同遇到的发展瓶颈和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一起来研究探讨,启迪思路。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城市发展历程走到一定阶段,总是要经历“转型”,而在转型中往往有那么一个支点,决定了城市往哪个方向走。
让我们一起走进实践的案例,找寻改变了那些城市命运的“支点”。
弗莱堡:“绿色”立城
一个很大的旧军营废弃了之后,能干什么?德国“弗莱堡沃邦居住区案例”的答案是:生态城。太阳能之都、低碳之城、无车社区……这座原来的军营,于上世纪90年代被作为城市居民区来发展,也带动了弗莱堡向欧洲最负盛名的“绿色之都”更快迈进。
转型背后,动力何来?弗莱堡最佳城市案例展台总监陈炼说,弗莱堡是德国少有的人口正增长城市,市民对能源使用的紧迫意识十分强烈。不过,人们少用一度电,少开一次车,并不足以支撑弗莱堡以“绿色”立城,并成为欧洲环保的范例。关键仍是产业支撑,这背后,是弗莱堡始终专注于新能源科技的提升。
拥有近600年历史的弗莱堡大学,在当代大胆转向应用技术,在德国第一个开设了太阳能专业;弗莱堡还拥有全欧洲最先进的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并拥有几乎囊括全德最优秀太阳能企业的信息产业中心。这些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在太阳能技术前景并不明朗的当年,也始终如一地坚持产业化,终有成效。
马尔默:老港重生
从废弃工业区到生态居住区,“马尔默案例”说的虽是西港区的重生故事,其实也是马尔默经济转型的一段历程。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30年前,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没落,西港区的造船基地、汽车组装车间被废弃,大量工人失业。如何找到新的经济支点?马尔默人先从西港区改造入手,当时,西港污染相当严重,几乎没有人愿意在附近居住。当地政府决定对土壤翻新净化,建设一片新的生态居住区。
在生态再造的过程中,新的产业方向也渐渐清晰,降低能耗、垃圾回收、环境保护,这些已不仅仅是马尔默人生活的选择,更成为这座城市今后的“发展工具”。目前,西港区建设的第一个住宅示范区Bo01已全部实现了再生能源自给自足,太阳能、风能、水能的综合利用,厨余垃圾从接入每户家庭中的回收系统收到废弃物处理中心,最终制成沼气产生新的能源。
为了解决“过渡期”就业等问题,马尔默建起了连接哥本哈根的大桥。新的大学也建起来了,众多知识密集型企业如IT和清洁能源企业在此生根发芽,学校、人才、企业的良性互动之下,马尔默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废弃的码头彻底变身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城市新区。
毕尔巴鄂:重塑城市
曾经是欧洲重要的钢铁及造船业中心的西班牙毕尔巴鄂,上世纪80年代,传统工业面临崩溃,而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废墟之上,如何复兴城市?“毕尔巴鄂案例”乍听之下,有点难以置信。
毕尔巴鄂馆馆长何辰介绍说,当年,多方问计之下,毕尔巴鄂决定发展旅游业来重塑城市。1991年,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一幢建筑杰作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古根海姆效应”不能不提。作为世界上最壮观的解构主义建筑,博物馆在正式向公众开放前,已制造出各种新闻,吸引众多艺术家、建筑师、记者、电影摄制者、历史学家等前来造访;开馆之后,古根海姆博物馆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位,撬动相关收入占到20%以上。
之后,毕尔巴鄂又邀请世界多位著名建筑师为其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如今,徜徉在毕尔巴鄂街头,就如同走入一个露天的建筑博物馆,有西班牙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白桥”、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塔楼,也有正在改造的奥拉维阿加城区。毕尔巴鄂不再只属于西班牙,而真正成了欧洲的一个著名艺术旅游城市。(刘颖 尤莼洁 陆绮雯)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