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如何建设更美好的城市,从而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面对的共同课题。因此,这也是我们参观世博园区时始终要挂在心上的问题。所谓“看门道”,就是要用心去寻找和发现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各具智慧和创意的解题思路、方案和成功经验。
这样的解题思路、方案和成功经验,集中展示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样的集中展示,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新。10多天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在这里看出了“门道”、获得了新知、受到了启发和教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向朋友同事推荐这个他们心目中的“上佳去处”。
从上周五本报开设“世博·发现”专版起,每次专版的头条报道都介绍了两三个城市的“最佳实践”案例,读者反响颇好。反响好,主要是因为案例精彩;而我们的想法,是把“好教材”搬到纸上,因为许多有心的读者在参观世博园区前后,要“预习”和“复习”。
今天本报刊出这组专题为“城市的记忆与灵感”的系列报道的第6篇也是最后一篇,并把它推上头版头条。我们想以这种方式,再次郑重向您推荐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今后,我们将刊出另一些专题的系列报道,仍将有许多素材选自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敬请关注。也欢迎您在我们的报纸或电子版上,回看已发表的本组专题系列报道的前5篇。
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每个参展的城市案例都在向人们介绍自己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新理念、新做法。巴塞罗那、蒙特利尔和中国香港的案例,都独具特色,给人启发多多。
巴塞罗那:经营好一个个“方格子”
“方格子”,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巴塞罗那案例馆对自己的城市规划的称谓。
巴塞罗那,一个古老的城市,现在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地中海西岸的重要港口。正是依托一个个组团式规划和开发的“方格子”,巴塞罗那从中世纪保存至今的老城区与拥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新城区和谐共处,和而不同。正是在一个个“方格子”的相互联系中,巴塞罗那发掘出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也寻找到了谋划城市未来的新灵感——城市如棋盘。
城市如棋盘,城市的治理者在规划中就要高瞻远瞩,布好棋局。巴塞罗那,历史上曾是加泰罗尼亚王国的首都,至今留存有很多古迹。保护这些城市遗产,巴塞罗那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最优先考虑市民。为此一些古建筑被修复并恢复功能,供市民使用:古老的修道院成了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一家古代工厂如今是一个综合多功能的体育锻炼场。而在这些古建筑周围,巴塞罗那新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图书馆、老年公寓、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等等,把新与旧整合成一个特色街区、一个“方格子”。在“方格子”里,有历史、有文化,也有现代城市的宜居功能。
巴塞罗那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城市,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在此交融,一个个“方格子”因此各具特色。
未来,巴塞罗那如何发展?思路日渐清晰:继续建设紧凑型功能城区即“方格子”,在“方格子”里腾出更多空间来“填补”宜居功能,提升生活品质,主要是增设公共活动空间。不仅老城区,在巴塞罗那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人们也将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巴塞罗那将大力更新滨海区、拓展大型绿地公园、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及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蒙特利尔:抚平历史留给城市的“疤痕”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并不全是让人骄傲的文物古迹,也难免有“伤疤”。“抚平疤痕”,城市最佳实践区蒙特利尔案例馆展示的圣米歇尔环保中心项目,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蒙特利尔,城市西北部的垃圾填埋场,就是一块“伤疤”。这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区域,已有百年历史,原先是乡村的石灰岩采石场,1968年起成为垃圾填埋场。在它周围,分布有50多个社区。为了把宜居生活归还百姓,1995年,蒙特利尔市政府提出一项修复计划,将这座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大型城市公园,包含文化、教育、运动和工贸四个中心。
修复被破坏的土壤、恢复自然植被、以安全的方式管理废弃物……而且,在10多年的治理中,许多历史记忆被细致保留,比如上世纪这里开采石灰岩时留下的累累斑痕的岩壁。留存此地的4000万吨垃圾,则给了蒙特利尔人又一灵感:利用垃圾填埋堆场产生的沼气发电。为此专门造了一个发电厂,每年的发电量能够满足12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之需。
岩石环绕的湖泊、可览胜探幽的树林,曾经的垃圾场渐渐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区域。展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项目的东片区域已向公众开放,到2020年,整个项目将全部建成。在展馆中,有这样一段对圣米歇尔环保中心项目的评价:这个独一无二的场所,在如何治理和开发自己的遗产方面是全世界的楷模和典范。
中国香港:小芯片里藏着“智能生活”要素
一根置有芯片的腕带往感应器上一碰,大屏幕上的虚拟导游就“活”了起来,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香港案例馆,人们体验着智能化的未来生活
——狗狗走失了,如何是好?画面上,丢失宠物的主人手足无措,正焦虑之时,一个陌生电话打来,他的脸上顿时阴转晴,原来是警署发现了狗狗,又根据它的“身份证”找到了主人的联系方式——在香港,宠物狗的背部肌肤下都已植入一个米粒大小的微芯片,记录着主人的信息和它接种疫苗的情况。
我该穿什么,裤装还是长裙,白衬衫还是蓝T恤?许多人买衣服时会生出“选择恐惧症”。在香港案例馆屏幕上的小姐,完全没了烦恼:拎起一件心仪的衣服对着“魔镜”一照,它穿上身的效果就清清楚楚了。这是智能识别技术带来的新购物体验,未来走进装了智能零售系统的时装店,顾客将不再有满身大汗试衣服的尴尬,只要找到服装或首饰上带有芯片的价格标签,照一照能读取芯片信息的智能镜,你就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试衣服或戴首饰的效果。
香港案例馆里,14个故事将小小芯片带来的未来生活大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香港目前是全球商用智能卡系统应用最普及的城市之一。10多年前,内置芯片的智能卡在香港刚刚启用时,仅是一个用于巴士、地铁买票的“电子钱包”——八达通,但很快,这种新颖付费方式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八达通的使用范围渐渐延伸到了商店、餐厅、停车场等,甚至可用于自助影印机。
当这种可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电子卡与无线射频技术(RFID)结合,更启动了智能生活的引擎。未来,一张智能卡可以同时是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进出办公室、住所的通行卡,可以预约体育、娱乐设施。香港有许多私营医院,借助带有认证装置的智能卡,联网的私营医院和诊所得到病人同意后,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查询病人在其他医院和诊所的病历,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服务将在1年后启动。(顾一琼 邵珍 刘力源 刘栋)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歆】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