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未动,规划先行。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在上海世博会筹办时期一直是“世博忙人”之一。如今运行半月,世博园里还是时时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5月12日,他做客人民网并接受采访,认为眼下上海世博会每天10万至20万人次的流量,符合以往世博会人流分布规律,但仍须为应对大客流做好准备。建议有条件的市民游客及早参观。
人流高峰或在10月
5、6月观博最佳
25年前就关注世博会的吴志强说,他做过近20年来每届世博会参观人数的每日流量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在世博开幕第一个月的后半阶段,参观人数普遍是整个展期日平均人数的1/3至1/2。现阶段上海世博会每日参观者的穿梭流量是符合世博会人流量基本规律的。通常在世博会最后一个月,会出现参观人数的高峰。按照这一规律,中国世博会的参观客流高峰时间可能是10月份。
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平均日人流量约在10万至20万之间,且已呈上升态势。因此,“希望要来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尽量抓住5月、6月份,以避开暑期高温和最后的人流高峰阶段。”
排队是世博“传统”
参观必须学会取舍
对于一些热门场馆前的排长队现象,吴志强说,在规划阶段就反复考虑如何让观众少排队、减少高温暴晒的问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考虑到夏天的上海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园区规划时布置了大量通风廊道,让大家能吹到凉风;重要建筑都做过全日阳光模拟,既要保证建筑得到最好的采光,又要尽量避免暴晒。
不过,“世博会历史上排长队已经成了传统”,且不说有6400万参观者的日本大阪世博会,即使是在欧美国家举办,每届世博会也都会有人们在热门场馆门前耐心排队等候几小时的现象,何况这次是在一个人口大国举办。
有人说,在影视、网络技术足够发达的今天,世博会已经老套。吴志强认为,世博会的发展经历了从纯粹的技术展示到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和未来理念展示的阶段变化。每个国家面对面的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更有利于促成思想的共识。同时,世博会聚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也是人民大众的节日。“纯粹的网上虽然也有思想的互动,却很难‘过节’,它不可能代替真正置身于世博会各种展品、展馆、演出以及观展人群中间的印象和感受。”
看了世博会,可能也会遗憾——面对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参观者注定只能看一小部分。“看世博会必须学会取舍。我已经看了20年世博会,没有一个世博会让我把每个馆都看完,永远会有‘遗憾’。”吴志强说。
所幸,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供了网上世博会。吴志强建议,观众可以在参观前做足功课,以后还可以利用网上平台“复习”。
直奔各馆易迷失
先上坐标轴定方向
作为看遍多届世博会的“老游客”,吴志强给了国内游客几点个人“攻略”——
第一,进入世博园,先上世博轴和高架步道。“一进园就奔各种场馆容易迷失。高架步道和世博轴是专门给大家设计的园区坐标轴,逛馆时如果迷路,看看这个坐标轴,就能找到方向。”
第二,千万要穿上平跟的软底鞋。“一定要有计划,选择自己最想看的和以后很难看到的场馆。既要看有特色、创新的国家馆,也要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馆,‘荤素搭配’会更有意思。”
第三,体弱的老年人应尽量借推车,走得动时推着车走,走不动时坐在车上歇歇。
第四,微笑。“世博会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还是第一次。假如有人踩了你、挤了你,请给他一个微笑,因为他是你的‘队友’;假如志愿者、管理者服务还不够周到,给他一个微笑,因为下一次他会做得更好。看世博时,多多展现中华文明最美的一面,就是给未来美好的生活做一个示范。” 姜泓冰 郝 洪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